文章

最新文章

【不是產經】日惹城裡腳下的水溝蓋,一塊1897年的華人墓碑

圖片
  前幾天看到一則 BBC Indonesia 的影片,大約 2 分半,講述在三寶壟的水溝蓋,是印尼華人的墓碑。我順勢就問了在日惹的朋友,有看過這種東西嗎? BBC Indonesia 的影片在這邊。 新聞影片裡,只說這墓碑有數百年的歷史,訪問的印尼華人 (Indochinese) 的祖先是 1701 年來自中國江西。影片裡也說,這些被當作水溝蓋的墓碑是打哪來的,目前仍是個謎。村長說,這些墓碑大概是 1960-1970 年代被拿來當作水溝蓋。 新聞影片還提到,當地許多華人古墓的棺木,是用上好的柚木製成。他們也曾被家具業者挖出來販賣。而在荷蘭殖民時期,「也許」 (mungkin/ maybe) 允許華人在當地建墓地,但當荷蘭人離開後,開始沒人關心、繼承墓地的家族也不知去向。幾個世代過後,自然也就與墓碑的主人斷開關係。 日惹城裡的一塊水溝蓋,碑文大致清晰,但最左邊的文字應該有漏失一整行。理論上,最左邊缺失的部份,應該是立碑子孫的名字,但不知道是在被當作水溝蓋之前、還是之後,被抹掉。假如這塊墓碑成為水溝蓋的背景,是在 1960 至 1970 年代,那麼他們就有個很明確不想透漏身份的動機吧。 ( 詳情可以看關於 泗水 的影片 、以及 香菸女孩Gadis Kretek 、 紀錄片Eksil 的文章 ) 從墓碑上來看,是西元 1897 年農曆 4 月立的墓 ( 清光緒 23 年農曆 4 月、西元 1897 年 ) 。用顯考妣的「顯」,代表墓碑上的這兩人,在此地的輩分最高,上無父母在此,並且下有兒女和孫輩。換言之,應該是在印尼的華人第一代。這個碑,有兩人的姓名,也代表著是父母合葬。爸爸姓李,叫李光城。母親娘家姓莊,原名莊安娘,嫁入李家、冠上夫姓,就該叫李安娘吧。理論上應該還要有來自於中國哪裡的訊息。但此碑看不出來。 當地朋友問了其他年輕一代的印尼華人關於這個墓碑上寫了些甚麼,很明顯地,現在年輕的印尼華人已經不理解華人墓碑上的文字與編排的意義,甚至連年份都看不懂。這也跟 1960 年代後 30 年間的同化和新秩序 (New Order) 政策有關吧。而這一切都延伸出現今華人身分認同的議題,但這又扯太遠。先這樣吧。

【不是產經】印尼紀錄片Eksil。他們是印尼流亡學生,也曾是PKI共產黨員

圖片
  這部紀錄片,可以算是我接續 Netflix 影集香菸女孩 (Gadis Kretek) 之後,進一步瞭解印尼在 1965 年、及其後所發生的事。關鍵字圍繞著共產黨 (Partai Komunis Indonesia , PKI) ,當然,當初印尼排華的起始點,也由此開始。 1965 年 930 事件後,印尼流亡學生的口述史 Eksil 是以口述歷史的方式,陳述 1965 年 930 事件後,印尼流亡學生的現況與回顧。 印尼共產黨 PKI ,早在印尼獨立 (1945 年 ) 前、大約是 1920 年初期就成立,同樣參與印尼獨立運動。 1945 年印尼獨立後, PKI 開始成長茁壯,在 1950 年代末期成為印尼第四大政黨。 在印尼首任總統 Soekarno 蘇卡諾期間,約在 1950 年代末 ( 我沒記錯的話是 1958 年 ) , PKI 綁架了 6 位 (or 7 位 ) 的政府軍官,惹毛了政府。 Soekarno 隨後就任命 Suharto 蘇哈托為軍方第一把,應該算是國防部長或總司令。 再隨後, Suharto 成為印尼第 2 任總統, 1965 年則開啟黑歷史,共產黨清洗。這清洗不只是牽涉到整個印尼領土內的共產黨員,也包含華人,我們印象中印尼排華的起始,也是來自於這段歷史。 PKI 黨員身分,喪失國籍、身分,也被長期監控 紀錄片中的主人翁,在 1950 年代後期,都曾加入過共產黨。在共產黨挾持軍方將領前,他們受到政府獎勵,前往蘇聯、中國、捷克 ... ,等等前共產國家留學。 1965 年,他們也都才 20 幾歲,大多隻身出國留學,也原以為沒隔幾年,就會學成歸國。但 Suharto 的共產黨清洗 (Suharto 所謂的 New Order ,以對比 Soekarno 的 Old Order) ,讓他們在留學期間兩面不是人。 (New Order/ Old Order 有種 Star Wars 的感覺 ) 像是蘇聯政府要求他們發表聲明,譴責印尼政府清洗共產黨的舉動。有些人順從、有些人不順從。但對於當時的印尼政府而言,他們就是共產黨員、共產黨的一部份,因此,取消了他們的印尼護照,從此成為無國籍的人。 而像是蘇聯或其它前共產國家的政府,則仍視他們為印尼人、反共的代表,因此,這些主人翁們不僅是喪失了國籍,也在留學的國家,被該國

【不是產經】印尼版的「茶金」?Netflix影集「香菸女孩」(Gadis Kretek)想要傳遞對轉型正義的期待?

圖片
  Netflix 在 11 月上檔了一部由 Netflix 投資的印尼原創影集「香菸女孩」 (Gadis Kretek) ,依據同名小說所改編,原著是由印尼作家 Ratih Kumala 所著,於 2015 年出版,並且在亞馬遜書店中查到至少有英文與德文譯本。 「香菸女孩」:鑲嵌在印尼九三〇事件中的愛情故事 故事的原型,來自於作家 Ratih Kumala 家中的丁香菸事業。所謂的丁香菸是用菸草加入丁香油調味的菸品。故事中的 Kota M (M 城市 ) 也是投射出作家家中經營菸草事業的所在地,中爪哇的馬格朗 (Magelang) 。故事發生的時間則是在 1965 年前後,一個二戰後冷戰、全球都在搞反共的敏感時期。而 1965 年的 9 月 30 日,印尼發生軍事政變,印尼史稱九三〇事件 (Gerakan 30 September ,簡稱 G-30-S 或 Gestok) 。該事件即由親西方、反共的軍事將領蘇哈托所平定,隨後即展開反共大屠殺。 「香菸女孩」的劇情,雖然講述著當時丁香菸產業的興盛,但串在商戰和反共屠殺的架構中,劇中小情小愛的浪漫故事,似乎還想要傳達更深刻的訊息。 ( 以下有些許劇透 ) 商戰中的政治象徵: 丁香菸的品牌投射出二戰後的政治氣氛「獨立」、「宣言」、「共產黨」 女主角是菸草商的千金,他們家的丁香菸是當時銷量最佳,品牌名稱叫做「獨立牌」 (Merdeka 、英文: Independence) ;敵對品牌則叫做「宣言牌」 (Proklamasi 、英文: Proclamation) 。女主角家中沒有男孩,所以,女主角從小在香菸的氛圍下成長,她立志成為香菸的調香師,而劇名 Gadis Kretek 就是由她調配出來,一款讓男主角傾心、敵對企業忌妒的產品。另外,劇中還有一款丁香菸品,品牌名為「紅牌」 (Merah 、英文: Red) ,在與共產黨企圖拉人結社時出現。 男主角則是家世不明的孤兒,受過荷蘭人教育,並且在荷蘭殖民末期、印尼獨立初期,協助荷蘭人與當地民族 ( 也就是爪哇人 ) 喬事。為了生存,男主角就在荷蘭人與爪哇人之間,夾縫求生。在男主角與女主角相遇的 1960 年代,距離印尼宣布獨立 (1945 年 ) 、荷蘭人正式承認印尼獨立 (1949 年 ) 已經將近 20 年,男主角的身分仍會被視為「叛徒」。然而,身分低

【產經】你知道嗎?能找到流量密碼的YouTuber會犧牲什麼

圖片
  最近一年來,我也趕上了報復性旅遊的熱潮。為了讓自己看起來「跟得上」年輕世代的腳步,我也藉著旅行的過程,累積一些影像素材,開始自學影片剪輯。既然學了拍影片、剪輯影片,就順帶地在 YouTube 弄個頻道,把影片放上去。 先別說剪輯影片時,粗剪、影像和音效的調整、字卡或特效的設定、旁白錄製、字幕設定 ( 包括了繁簡中文、英文 )… 等等繁瑣的細節和過程,還要把以往寫部落格時,關鍵字、 SEO 的技巧應用在每支影片資訊欄的文案撰寫;以及影片封面圖片的編輯、影片上架後的社群經營,最後追蹤點閱和訂閱的成效。 YouTuber 的工作整合行銷工作中的所有技巧,也負擔極大的情緒勞動 一支影片從企劃到最後上架,幾乎是把從事行銷工作中所有的技巧,都應用在每個影片製作的環節上。理性的角度來說,做一個 YouTuber ( 或影音自媒體創作者 ) 需要整合所有行銷工作的技能,但情緒化地說,表面上 YouTuber 是個極度講究細節和執行的技術活,然而在一般人比較看不到的心理層面, YouTuber 這份工作卻是得負擔極大的情緒勞動。 我們就先從 YouTube ( 又或者是 Tiktok 、小紅書 … 等等 ) 自媒體影音平台的產業角度,瞭解影音平台創造出怎樣的環境,進一步形成 YouTuber ( 或稱自媒體影音創作者 ) 極度情緒化的勞動狀態,而這樣的自媒體又對於一般的閱聽人有甚麼影響。 自媒體平台流量變現的供俸對象:廣告主與廣告 不論是文字型 ( 例如: Blogspot 、痞客幫 Pixnet) 或影音型 ( 例如: YouTube 、 Tiktok) 的自媒體,都是眾所周知靠著流量賺錢,而營運商的流量變現大法,就是靠著廣告主下廣告,營運商透過演算法把廣告送到廣告主所設定的受眾。以 YouTube 為例,沒有買付費 Premium 的閱聽人,就得乖乖地看完插播在影片中的廣告、又或者得看完一定的秒數才能跳過廣告,才得以繼續觀賞影片。每次廣告的播放,平台和頻道創作者都能得到廣告費的分潤。 廣告主期待有限預算下,廣告觸及最大化 在廣告主下廣告的過程裡,廣告主設定所需的受眾,自媒體平台營運商把廣告播送到符合受眾設定的頻道,假如頻道內容、觀眾和訂閱者特徵,符合廣告主對受眾的設定,這則廣告才會出現在這個頻道的影片裡,當然,頻道創作者 ( 或者某一位 You

【旅行】在印尼泗水看到鄭和:不是古蹟的清真寺,讓我們看到什麼?

圖片
  小時候,在台南老家,住在隔壁的學校教官再婚,娶了一位印尼華僑。有天,阿姨在我家客廳聊天,聊著聊著就哭了起來,說他十幾歲時目睹了爸爸和哥哥被殺害。後來,我才知道那是發在 1965 年的印尼排華屠殺。那時候,我們對於印尼排華的歷史,大多從新聞媒體得知,但對於背後的政治和歷史脈絡所知不深。 這次,我短暫造訪泗水。車途經過蘇拉馬度大橋 (Suramadu Bridge) ,和散步前往鄭和清真寺 (Masjid Muhammad Cheng Hoo Surabaya) 。這兩座建築物都完成於 21 世紀初期,正是在軍系獨裁總統蘇哈托退位之後所建。藉由這兩個中印友好的象徵,一起回顧印尼獨立建國後,排華的黑歷史。 蘇拉馬度大橋:中國援助興建、也是賞夜景的好地方 蘇拉馬度大橋 (Suramadu Bridge) 連接泗水和馬杜拉島的。是印尼最長的一座跨海大橋、也是最長的一座斜張橋,全長 18.5 公里,跨海的部分則是 5,348 公尺。 2008 年底建成、 2009 年 6 月通車。是中國於 2002 年承諾援助所興建。泗水人對這座橋頗為驕傲,聽說傍晚打燈時,是賞橋、賞夜景的好地方,所以也是泗水人心中的重要城市景點。 來到泗水的鄭和清真寺 (Masjid Muhammad Cheng Hoo Surabaya) 。在入口廣場左方,會看到很多石碑,上面以簡體中文寫了很多強調鄭和下西洋的偉大創舉,就像哥倫布一樣。石碑上的文字內容大致是:鄭和七次下西洋,促進貿易和文化交流,並且中國和印尼永遠是好朋友。 鄭和清真寺:不是一座古蹟,且有滿滿的政治味 其實,鄭和清真寺並不是一座古蹟,它是由印尼哈夷鄭和基金會 (Yayasan Haji Muhammad Cheng Ho Indonesia) 出資,在 2002 年建成,號稱是世界上第一座以中國人姓名命名的清真寺。跟中國援助興建的蘇拉馬度大橋,屬於同一個歷史和政治脈絡下的建設。 鄭和七次下西洋,第五次來到爪哇島的三寶瓏 (Semarang) 和泗水 (Surabaya) ,甚至參與了爪哇島上的內戰,這裡不贅述這些,反正鄭和在這裡是搞了點事,所以,鄭和在這裡的地方史上,也算是有點名氣。也因此,後人在泗水就蓋個以鄭和為名的清真寺,來象徵中國與印尼間的往來,可追溯至幾百年前。 鄭和下西洋的歷史脈絡,是發現偉大的海上經貿航

【旅行】神の夕陽:普蘭巴南神廟,東南亞第二大印度教神廟

圖片
  普蘭巴南是印尼最大的印度教建築,也是東南亞第二大印度教寺廟群,僅次於柬埔寨的吳哥窟 (Angkor Wat) 。這次,我們要在普蘭巴南神廟等待神の夕陽降臨。 從日惹火車站搭通勤火車半小時抵達 普蘭巴南位於日惹東北方約十五公里處。屬於日惹特區境內。假如搭通勤火車,大約 30 至 45 分鐘即可抵達普蘭巴南站 (Stasium Brambanan) 。假如覺得搭通勤火車太麻煩,可以包車會輕鬆點。 普蘭巴南神廟是爪哇島上信仰由佛教轉向印度教的證明 普蘭巴南大約是在 9 世紀中葉開始興建。後續大概建了 80 年。又高又尖的佛塔,是典型的印度教建築風格,他中央最高的佛塔高度有 47 公尺。周邊原本有 240 個建築群所組成,但經歷了數百年火山和地震的摧殘,以及爪哇島上的宗教信仰逐漸轉向伊斯蘭,普蘭巴南開始被廢棄。 在婆羅浮屠的文章中,有提到婆羅浮屠約在 8 世紀馬塔蘭王國 (Mataram Empire) 時興建, 13 至 16 世紀時,信奉印度教的滿者伯夷帝國 (Majapahit Empire) 統治這裡, 16 世紀末,信奉伊斯蘭的馬塔蘭蘇丹國 (Mataram Sultanate) 推翻滿者伯夷,整個爪哇島的信仰轉向伊斯蘭教。所以,婆羅浮屠和普蘭巴南才會有被廢棄、深埋在森林和火山灰中的景況。普蘭巴南神廟和附近許多印度教的建築群,都算是整個爪哇島從佛教轉向印度教、和銜接滿者伯夷帝國的證明。 普蘭巴南寺廟群僅存 8 座佛塔供奉印度教三主神 目前普蘭巴南僅存沒倒塌的佛塔有 8 座,三座供奉印度教三位主神,包括位在中央的破壞神濕婆 (Shiva) 、位在北邊的保護神毗濕奴 (Visnu) 和位在南邊的創造神梵天 (Brahma) 。以及另外三座較小的佛塔,供奉的是主神們的坐騎:也就是濕婆的神牛南迪、毗濕奴的金翅鳥、和梵天的孔雀。 而中間最高的這座,雖然是供奉濕婆神,但這座佛塔有四面,除了濕婆神外,還有他的兒子象神 Ganesha ,難近神 Durga 、也是 shiva 的老婆雪山神女帕爾瓦蒂 Parvati 的其中一個面向,以及投山仙人 Agastya 。 佛塔浮雕講述印度教史詩《羅摩衍那》和《薄伽梵往世書》的故事 佛塔牆面裝飾浮雕講述印度教史詩《羅摩衍那》 (Ramayana) 和《薄伽梵往世書》 (Bhagavata Pur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