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產業數據追蹤】總體經濟、兩岸政策、政府補貼…任何大小事一有波動,住宿餐飲業經理人立馬心驚驚


我們常聽到採購經理人指數(PMI)PMI50表示製造業景氣擴張,數值越大、擴張程度越強;相反的,若PMI50則表示產業景氣萎縮,反映著經理人對於產業景氣的看法。同樣的,我們服務業也有一套NMI指數,非製造業經理人指數,同樣以50為產業景氣的榮枯線,反映著非製造業經理人對於產業景氣的看法。指標的相關運作可以參考「指數Q&A」。

國發會於41日發佈非製造業經理人指數(NMI)3月份NMI53.3,屬於景氣溫和擴張的狀態,而經理人於未來半年景氣為48.7,透露出對於經濟成長趨緩、導致消費市場萎縮的疑慮。若進一步去看住宿餐飲業NMI,則發現3月份住宿餐飲NMI36.6,經理人強烈反映出對現下營運狀況萎縮的看法,但對於未來半年景氣展望則為50.0,對未來景氣抱持著偏樂觀的態度。為什麼會有這種差異呢?

非製造業經理人指數(NMI)旗下,有「住宿餐飲」、「營造暨不動產」、「教育暨專業科學」、「金融保險」、「資訊暨通訊傳播」、「零售」、「運輸倉儲」、以及「批發」等8個產業,每個產業特性不同,淡旺季的景氣循環、受總體經濟成長、甚至是政策面的影響程度不一,因此,NMI主指標的狀態,僅反映出整體非製造業的榮枯現象。由於我比較偏好看住宿餐飲和零售產業,所以這篇文章特地把住宿餐飲業挑出來。

我們觀察過去56個月(NMI指數開始發佈以來)、過去39個月(20161月起確定蔡英文政府執政)、以及過去15個月(20181月起總體經濟開始有趨緩的疑慮),住宿餐飲NMI指數及住宿餐飲經理人對未來半年的景氣展望50的次數,總是低於非製造業的整體指標。尤其是當蔡英文總統執政後,兩岸關係從熱絡轉趨冷淡,陸客來台人次也急遽下降,住宿餐飲NMI指數50的次數(也就是過去39月裡)只有15次,對於未來半年景氣展望50的次數也只有1次,可說是對於兩岸關係急凍影響深切。

若我們進一步看過去15個月裡的狀況。自2018年初,美國總統川普開始跟中國大搞貿易戰,對於美中貿易依賴度頗深的台灣而言,自然很難不掃到颱風尾,因此,總體經濟趨弱的現象浮現。而在這期間,非製造業NMI50的次數只有6次,住宿餐飲NMI則有5次;對於未來半年的景氣展望則是非製造業0、住宿餐飲業1。住宿餐飲業終於看起來很爭氣了,但這也表示,總體經濟趨緩的疑慮,可能會影響消費信心,進而衝擊住宿餐飲業的營運。

我們可以從底下兩張折線圖的藍色區塊看出點端倪。整體非製造業在經歷了2018年至今的總體經濟不景氣的疑慮,反映在NMI指數上,是一個向下突破50榮枯線的現象,但在近三個月起開始爬升。但是,在住宿餐飲業的部分則呈現不一樣的現象,我們看到201811月及12月時,急速攀升,這是由於觀光局的國旅暖冬補助,讓經理人感受到營收上的溫暖,而這期間的景氣展望也是同步攀升,但未越過50這個門檻;而暖冬補助後,20191月至3月的NMI指數出現一波回弱,沒辦法,這期間是政策補助的空窗期,但我們看到20193月的景氣展望,卻出現久違的50.0,顯示住宿餐飲業經理人對於未來產業景氣展望偏向樂觀,而這個月份也正好是觀光局提出全國性的國旅春遊補貼。

所以啊,經濟不景氣會影響住宿餐飲業;兩岸關係不好,也會影響住宿餐飲業;政府給的補貼大不大方,也會影響住宿餐飲業。住宿餐飲業真的很難為啊。

資料來源:國發會
資料分析製表:海森飽嗝

資料來源:國發會
資料分析繪圖:海森飽嗝

資料來源:國發會
資料分析繪圖:海森飽嗝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飯店】一個指標、四張圖,用RevPAR道盡台灣飯店業30年風雨興衰

【體驗】開眼界的飛往印度航班—國泰(CX)香港飛印度、印航(AI)國內線

【飯店】旅館營收管理的財務相關指標K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