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化】政府推動地方創生。要如何才能向廣大的有志青年保證,回鄉創業能確保衣食無虞?

圖片來源:國發會「地方創生國家戰略計畫簡報」



有幸在 201938日參與中華國際會議展覽協會所舉辦的「會展觀光帶動地方創生論壇迎接2019地方創生元年」論壇活動。抵達現場時,充分感受到熱鬧的氣息,晶華酒店的宴會廳,擠滿了兩百多位的與會人員,從會展協會蘇成田理事長口中得知,現場除了各地方政府派員參與外,也有許多觀光產業的前輩、先進,一同關心會展產業及政府在2019年極力推動的地方創生。但理事長也坦承,逾半的參與嘉賓都是各地方政府(甚至是鄉鎮區公所)派員參與,而他們也都是面對地方人口流失、地方產業經濟逐漸凋零、並且為地方創生政策的首要區域。

我從國發會的「地方創生國家戰略計畫簡報」(可以在國發會網站下載參閱)擷取三頁簡報,讓讀者概略瞭解我們為什麼要做地方創生。台灣一直是東亞少數經濟發展走在前端的國家,也許我們的經濟發展、人民所得,不若日///星,但我們過去輝煌的成績仍然是歷歷在目。但隨著時間的推進,我們會面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困境。而在「地方創生」這個主題裡,就是從人口減少、鄉鎮人口外移,以及所導致的區域發展不均、地方產業凋零、無力維護地方基礎建設等等的社會、產業經濟的惡性循環。


圖片來源:國發會「地方創生國家戰略計畫簡報」

圖片來源:國發會「地方創生國家戰略計畫簡報」

圖片來源:國發會「地方創生國家戰略計畫簡報」


我們常聽到「人口紅利」這個詞彙,它意味著人口年齡結構較為年輕,出生率高於死亡率的人口正成長。年輕的人口可以提供各產業豐沛的勞動力及消費力,讓整體社會和經濟情勢受惠於人口紅利的成長。然而,台灣已經脫離了人口紅利的庇蔭。如同日本社會所面對的困境,日本社會已走入高齡、甚至超高齡社會,預期人口將逐漸減少,而日本政府因應這樣的人口趨勢衝擊,提出了「地方創生」這個詞、與這個政策。反觀我國,國發會在2018年下半年,確立了「地方創生」為國家安全層級的國家政策,亦設定2019年為地方創生元年,期望透過國家政策的推動,放緩人口減少的社會及經濟衝擊,並且促進區域人口與產業經濟的均衡。看來,我們一如推動觀光產業,又再次模仿了日本的政策。模仿,不見得不好;只是,台灣社會畢竟與日本社會有本質上的差異,也就是「是否有共同意識」的差異,這一點足以影響「地方創生」政策的成敗。


先來談談這個論壇的本身。這次論壇是由中華國際會議展覽協會所舉辦,名為「會展觀光帶動地方創生論壇—迎接2019地方創生元年」。但各主講者的內容皆為「地方創生」,而「會展觀光」或「如何將會展觀光導入地方創生」卻未有所著墨。我十分在意這一點!因為,會展、甚至會展觀光,同樣面對區域不均衡的問題,例如:大型會展中心的設置多在都會區域,會展觀光勢必是圍繞著都會區。但「地方創生」是針對人口老化/外移、地方產業逐漸蕭條的偏鄉,進行重整的工作,與城市的「會展」屬兩個極端的狀態。在這次論壇中,其實沒有解決如何把會展商務客源,導入地方。

但難得的是,台南市副市長提出一個資源彙整觀念,而這也是全場唯一的一小部份、提及如何將會展導入二三線城市,以平衡都市與地方的會展產業及會展觀光發展。由於我們對於國際會展的觀念,還停留在世貿展覽館這種大型展館、有較多的參觀人次,但通常這樣的會展不會進駐二三線的城市。而地方政府可以透過彙集當地旅館/民宿/觀光工廠的資源,讓業者們知道一些中小型的會展,可以透過其他資源解決場地的問題,並且還可以額外附帶有吸引力的觀光資源,如此可同時帶動地方的會展產業和觀光旅遊。

儘管國發會提出「地方創生」的策略與行動方針,並且要求行政院各部會提供在其部會業務職掌下,能為地方創生貢獻甚麼力量。但行政院各部會仍以僵化的組織思考,無法打破既定的組織目標。如同Tourism 2020政策中,觀光局擔任「溝通平台」的角色,讓各部會間的合作無法產生效益。因此,可以預期的是,各部會仍會依其功能執掌,優先完成部會的組織目標,而「地方創生」成為附屬的工作項目,導致各部會無法有效地為「地方創生」找出自己所能貢獻的部分。

另外,社會大眾對於台灣人口老化、偏鄉人口移出、偏鄉在地產業蕭條、都會/偏鄉資源不均的問題,感受不強烈。換句話說,台灣社會一直面對國家認同、民族認同、甚至在地認同的社會意識紛雜的處境,當大家對於「我們是誰」或「對這塊土地有多少歸屬感」都有所疑惑時,我們很難想像社會大眾要如何能感受到人口/產業/資源分配議題導致的威脅,進而無法同心齊力地在「地方創生」找到共同的目標。

相信所有社會大眾都對於自己的家和社會,充滿了愛和關心。但從201811月的縣市長選舉中,我們也發現一個議題:不論北漂或漂往海外,大家都充滿了對現下的生活、工作、薪資、甚至人生的未來,充滿了無力感、甚至是不敢想像未來與夢想。「漂流」似乎是必然的。當這樣的情緒是如此地根深蒂固時,要怎麼將有識青年喚回地方,讓青年的知識、力量與熱誠,帶動地方創生,而最後,「地方」也能回饋青年穩當的生活與可預想的未來?

而當政府常以「補助」或「輔導」角色做為政策執行的主要工具時,我們不得不思考,「人的動機」才是決定如此政策是否成功的主因。從以往的案例可以看到,通常在補助結束後,政策也跟著結束,更不可能達到永續的目標。所以,我們到底要怎麼凝聚人心,讓社會、甚至是有識青年能夠相信現況是可以被打破的,未來是可以有夢想的,「回鄉」是風險小的,「回鄉創業生根」是能讓自己吃飽肚子、發揮理念的!

在一個鮮少有成功案例來激勵人心的世代,政府政策就不能單單以「開放申請補助」做為執行方法。而是必須主動出擊,創造出成功案例,找到那些憑一己的信念,回鄉紮根,他們的動機純正且強烈的有志青年,給予適當的協助、促進他們成功,才會成為「地方創生」的正向案例。用正向案例來鼓勵青年們持續回鄉發夢,才能達到永續的概念。

所以,「地方創生」最重要的在「人」。這個人「人」,代表的是政府官員的思維、也代表著整個社會民眾的共同意識的凝聚、更代表著青年們是否抱持著強烈且純正的動機回鄉深根。若「人」的問題處理妥當,我相信「地方創生」、「區域均衡」的議題也能得到妥適的解決。


【更多內容,請關注「海森飽嗝財經筆記」】
部落格@blogspothttps://hysunburger.blogspot.com/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信用卡】發卡銀行不是吃素的—etoro出金實例看到撸羊毛的風險

【體驗】台北飛峇里島哩程票,國泰航空商務艙及貴賓室(上)

【飯店】關於飯店業的Loyalty Program(一)--不太淺淺地談台灣高端飯店不太算忠誠度計畫的Loyalty Program:餐飲折扣會員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