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美食外送平台「誠實蜜蜂」停止營運,是個案還是消費者回歸實際體驗?

foodpanda, honestbee, foodomo, deliveroo, ubereat, 有無外送官網
圖片來源:foodpanda, honestbee, foodomo, deliveroo, ubereat, 有無外送官網

*把市場背景講在前面:餐飲外送市場沒有也不會像中國那樣爆發成長*

由於早餐、晚餐等與居家生活連結的餐期,仍有逾千萬人口外食,顯示「少開伙」、「買外面」是台灣消費者主要的飲食習慣;另外,預期消費者仍持續追求「小確幸」,將支持餐飲產業持續擴張。而目前餐飲外送服務營業額僅約占整體餐飲產業5%,穩定隨餐飲產業擴張;另外,具品牌力及產品力的餐廳(也就是好吃有口碑),在歷經團購/餐券平台導客時期(將網路線上流量導入實體餐廳),而現在透過餐飲外送服務,將實體餐廳的流量向外疏散(餐廳所能服務的流量有限),以擴張服務的範圍與對象,但消費者對餐飲外送服務的消費行為一直未出現爆發性的成長。

*講一下餐飲外送服務的Business Model:跟斯斯一樣有兩種*

第一種:業者自有車隊

此種商業模式為餐飲業者為紓解到店用餐的客流量,並擴大能夠服務的人次數量,以達到提升營收的目標
由於使用外送服務之消費者,並未使用到實體店面與服務人力,因此業者將此份成本轉移為建置額外的外送接單(包含廚房人力)及自建車隊
外送的營業利益率大於或等於實體店面的營業利益率,才值得拓展;人力費用(含保險)為很大關鍵
自建車隊的連鎖業者,大多會在其車身標示餐廳LOGO,額外增加品牌曝光的效益
此類型業者包含:必勝客、達美樂、手搖杯飲料店(僅經營外帶/外送業務);麥當勞、肯德基(經營實體店面及外送)。此類型業者通常實體據點多,能大幅展開外送服務,並且產品類型簡單、能承受短時間的戶外運送而不會造成產品品質變異
由於餐飲業者自建車隊須額外配置外送人力(時薪+勞健保+意外險)及車隊(車輛購買及保險),經營成本高、且管理不易,餐飲業者若欲發展外送業務,較少採取此種模式


餐飲外送服務business model-業者自有車隊

第二種:第三方外送平台

此商業模式主要是為了以網路介接消費者與餐飲業者,提供餐飲業者有新創的管道接觸到更多消費者,並且達到紓解到店用餐的客流量,以達到提升營收的目標
而餐飲業者無力自建點餐平台、車隊及運送人力,並以約30%的點餐金額做為換取第三方平台服務的代價
此類型的商業模式中,餐飲業者不需要直接面對消費者,但會需要針對外送平台的流程設計專屬菜單,以控制餐點送交至消費者手上時的品質
由於餐飲業者不會直接接觸消費者,故部分第三方平台會建立餐飲業者評分機制,供點餐消費時參考
由於消費者點餐高峰時段與餐廳各餐期一致,餐飲業者須針對外送服務增加接單人力(包含廚房人力)
此類型(第三方外送平台)的業者包含:foodpandaUberEatshonestbee等等


餐飲外送服務business model-第三方外送平台


目前國內品牌聲量較大的的餐飲外送平台,皆為舶來品牌,包括:空腹熊貓(foodpanda)UberEat、誠實蜜蜂(Honest Bee)。而信義房屋轉投資的「有無快送」號稱是國內唯一本國品牌的餐飲外送服務平台。我把三大外商平台(包括暫停營運的誠實蜜蜂)列表提供參考。

從表中我們可以發現,平台的主要營收來源自餐飲業者的傭金(約點餐金額的三成);而所主要提供勞務服務是採取共享經濟的模式,由個人帶著自己的交通工具,加入接案送餐的行列。如同Uber共享經濟在台灣所產生的爭議,餐飲外送平台常註冊資訊服務業,反而容易忽略與消費者相關的食品安全、與勞務服務提供相關的勞工安全。而政府先前期望這類型的第三方餐飲外送平台亦要註冊為物流業,但其中仍有許多模糊和爭議地帶,導致政府管理成效不彰。而近來政府開始以食品安全的角度,強力要求第三方餐飲外送服務平台登錄衛服部的「非登不可」平台,登錄倉儲、運具甚至車號等資訊,若業者應登錄未登錄且未配合限期改善,或者登錄不實,依食安法最高開罰300萬元。(相關新聞資訊請點選連結:(2019/06/28) 中時電美食外送出狀況不再投訴無門 業者下個月納管)


國內主要第三方外送平台

*跟Uber一樣會有很多爭議:食品安全、勞動安全的責任歸屬*
然而,這仍會出現許多爭議。一方面,外送勞務服務是以共享經濟的模式執行,個人與載貨運具的加入與退出,會造成平台管理上的困難;再來,雖然是平台接單,但是食物(產品)是由餐廳出單,將食物(產品)送交消費者的過程中,製作、包裝、運送(過程與時間長短),皆會影響消費者拿到食物(產品)後的狀態,當消費者取得食物(產品)後覺得有疑義,責任歸屬於誰,會有很大的爭議。簡單一點的狀況可能是食物(產品)不美觀、口感不如在餐廳現場吃到的感覺,這些頂多影響消費者的餐飲體驗;但若是遇到大條一些的狀態,例如食物中毒,那麼消費者的權益(包含醫療費的支出)、食品安全的責任,到底由誰負責?

*要開始做個結論啦!到底第三方餐飲外送服務在台灣做不做得起來?我是覺得不容易!*

消費者端:儘管外食和尋求小確性的消費型態不會變,並且支持餐飲產業營業額持續擴張,但消費者喜好的變動非常快速,因此,仍會習慣出外尋求新鮮感,甚至是特殊的餐飲體驗;另外,我們也別忘了在家吃飯仍要處理垃圾和廚餘的問題,以雙北市而言,過去執行嚴格的垃圾分類,有效降低垃圾處理量,換句話說,消費者會認為既然都外食了,何必要把垃圾帶回家!

產業端:第三方平台、勞務提供的共享經濟模式、及餐飲業者,在執行這樣的商業合作時,皆有它們會遇到的難題。第三方平台及勞務提供的共享經濟模式,會有食品安全、勞工安全等責任歸屬的爭議;另外,第三方平台的服務範圍以都會區為主,而消費者在都會區可以擁有更多選擇。而餐飲業者則必須另外研發合適外送的餐點(產品)、合適的包材、專門接單的窗口與流程(包含從接單/廚房製作/出單等流程),甚至實驗出最佳的外送過程以避免食物(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上已經變質;而餐飲業者投入了這些人力和物力的成本後,又要給予平台三成的傭金,以這樣的方式獲取新客源,是否划算?值得好好算一下!

政策端:目前政府對於共享經濟相關的新創產業模式,處於一個模糊、或偏向舊產業邏輯的態度。以第三方外送平台而言,很明顯地會出現食安、勞安問題的責任歸屬爭議。若一個產業出現任何政策或法規上的爭議,多少會影響企業的品牌形象,進一步影響消費者嚐試新服務的動機。

【一鍵閱讀所有「餐飲業產業經濟」相關文章】

【一鍵閱讀所有「企業/產品策略」相關文章】


【更多內容,請關注「海森飽嗝財經筆記」】
部落格@blogspothttps://hysunburger.blogspot.com/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體驗】台北飛峇里島哩程票,國泰航空商務艙及貴賓室(上)

【信用卡】發卡銀行不是吃素的—etoro出金實例看到撸羊毛的風險

【觀光產業數據追蹤】2020Q2:台灣觀光旅館營運統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