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店】國際飯店品牌陸續來台 潘思亮:業主找外援求解套
農曆年前新聞一直報:2018年全年外國人來台觀光人次1,107萬人次,雖然連續4年破千萬,但增幅有限。還有,陸客來台人次持續衰退,由於陸客消費力道強,儘管東南亞旅客來台人次大幅增長,但相對較弱的消費力,讓觀光外匯持續衰退~~~等等等…,其實,我想講的不是這個,這些只是經濟學中「供給」和「需求」的兩個關鍵數字之一。
資料來源:觀光局 資料分析製表:海森飽嗝 |
就在今天(一定要標註日期:2019/3/29),晶華酒店董事長潘思亮先生對媒體講的一番話:「國際品牌飯店搶進台灣是『供過於求的結果』」。當我看到新聞標題時,忍不住跟同事說:終於有人肯說真話了。(到底講了甚麼,讓我貼網址給你自己去瞧瞧好了。自由時報:國內飯店供過於求 找外援求解套)
大多人或許會覺得,台灣的旅館越來越多了。也許會有少數人會發現,越來越多國際品牌旅館入駐台灣。也有一些人會發現,其實蠻多本土品牌旅館正在求售中。但可能沒有人發現,國際品牌旅館一直來、一直來,為什麼是現在來?需求又沒有穩定成長,但供給卻飛也似地增加。
話說,某年某月某一天後,很多建商開始跟國際品牌旅館合作開飯店,比如說:興富發、皇翔、基泰、大陸、勤美、富邦、太子…好多好多,合作對象有洲際、萬豪、凱悅、希爾頓、瑰麗、大倉,真是不勝枚舉。依我個人追蹤媒體所記錄,光是目前已浮上檯面、在2019年至2022年間陸續開幕的國際品牌旅館,全台灣至少有35家。當然,台北市、高雄市和台中市絕對是一級戰區,花蓮、宜蘭、金門也會有國際品牌進駐。
說穿了,建商有地、蓋個旅館當房東,收租有穩定現金流,國際品牌旅館門面好看也有面子。但國際品牌也傻傻踏入一個需求成長遲緩的市場,實在讓人不解。而連國人都覺得台灣雖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人文風情,但整個觀光基礎建設被自己人嫌到臭頭,到底能用甚麼特質吸引這麼多的國際品牌旅館進駐、甚至是更多的國際旅人造訪?
潘董事長給了一個想法,大家不太敢講的說法:國外飯店業者積極來台,並不能解讀為看重台灣市場,相反的,應該是國內飯店供過於求的結果,使得國內飯店業主積極尋求外援找解套方式。國際品牌進入台灣可促進台灣飯店品牌國際化,也算是好事,不過必須注意的是,外國品牌並不帶資金進來,所以風險都在台灣業主身上。
還有很多細節可以多加思考、衡量。但台灣產業界一窩蜂的現象,最後都只是自傷而已。以史為鑑,不須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