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對於因疫情而關閉邊境後的台灣觀光產業,我有些直白的呼籲…
圖片來源: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tate at Fresno官網 |
綜觀全球和歷史,有多少因素會致使一個做出國家關閉邊境決策?我大致谷哥了一下,大多是因為戰爭、因為難民潮,但因為疾病疫情因素,可能是前所未見,但這也有可能是因為我的歷史功課做得不深,而有疏忽。但不論怎樣,因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所致的關閉邊境措施,已經是擴及歐、美、亞洲各國,先前的邊境檢疫措施,已經導致跨國人流大幅降低,現在連國境都封了,跨國人流肯定是要往零逼近。
當封了邊境,國內的觀光業(旅行社INBOUND、零售、餐飲、住宿)就只能靠著國人自己撐。但疫情持續延燒的此時此刻,我觀察到一些現象,在此做些紀錄,以及對國內業者做出直白的呼籲。
※隨著疫情增長,境外移入的確診案例持續增加,加上這顆病毒的狡猾難測,我們很難防備還會有多少無症狀但卻帶原的國人在路上趴趴走。所以,保護自己和他人,人多的地方少去湊熱鬧,這也是疫情指揮中心近來提示的大方向。
※最近,國際連鎖品牌酒店(諸如:萬豪、希爾頓、Radisson、洲際…)紛紛寄信或對會員公告,詳述各集團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應對方針,其中包含訂房(退訂)原則和清潔消毒作為。期待顧客的信任,以及在這個非常時期,讓顧客持續地知道酒店集團的努力防疫。拉攏住宿已經是不太可能,但提升防疫參與的形象則是現階段的公關手段。我相信這些國際連鎖品牌集團的營運壓力非常大,但透過促銷來拉攏顧客住宿卻已經不是他們現階段的目標,因為它們深知在一個對病毒或疫情恐慌的市場狀態下,逆勢而為會有更大的經營風險,一旦集團旗下酒店出現大規模的傳染出現,不僅傷了顧客與員工、也會傷了自己的品牌商譽。
圖片來源:Hilton集團發給會員的電郵 |
圖片來源:萬豪集團發給會員的電郵 |
圖片來源:Radisson集團發給會員的電郵 |
※同樣的,國內觀光產業的現金壓力逼人。但我發現近期仍有許多國內酒店(不乏五星級酒店或國際品牌酒店)開出住房和餐飲buffet的特殺優惠方案,並且不斷地以公關新聞稿的模式,在媒體上曝光,且住宿或餐飲期限在三月或四月底。我們都知道價格特殺加限量是殘酷的,消費者很難不動心,但在這個疫情白熱化的階段,促銷宣傳是否應該放弱一點!否則,若特殺價格賣得太好,消費者會在短期內聚集在某一家酒店住宿,或是聚集在某一間餐廳用餐(尤其是buffet的用餐型式)。當人流突然大量增加,加上無症狀傳播的可能性不低,反而造成防疫的疏漏。這時候的企業,也該擔起一些企業社會責任,照顧自己的商譽、照顧自己的員工、也間接照顧整個社會。
※的確,當沒人光顧,企業的營運該怎麼辦?這肯定是一個兩難。但也是因為這次疫情對於產業的衝擊是既重、又廣、且深,政府才會極力端出紓困方案。也許對整個產業、或者對個別企業而言,這些紓困方案是杯水車薪,但一家企業能夠永續經營,平時就該做好所有的財務風險管控。此時此刻,疫情的爆發正是檢驗企業和整個產業的財務底蘊和經營體質;而在政府紓困扶上一把後,能繼續生存者,本身的體質肯定不差。
※就如同某些新聞上所報導的個案:「機票太便宜,不出國玩一下太可惜!」這顯示出,「低價」足以讓某些人鋌而走險。文末再一次呼籲業主們,暫時多擔待一些社會責任,放弱促銷、集客的力道,增加與消費者間關於「共同防疫」的溝通。用好的聲譽,為未來疫情結束、景氣復甦後的需求爆發做準備;相對的,若在此時此刻,因為促銷集客,成為防疫的缺口而爆發群聚傳染,不僅傷及顧客及員工的健康,商譽也將毀於一旦。
為了疫情過後的春天,現在得忍一下。
【更多內容,請關注「海森飽嗝財經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