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產業數據追蹤】冬天剛過,才知道冬天有多暖!但能夠暖多久?

觀光局於20181112月,針對宜////高推出「國旅暖冬補助」,看起來是佳評如潮。先看兩張報表


根據交通部觀光局「觀光旅館營運統計月報」(4)的數據,全台觀光旅館11月住房營收年成長1.6%12月年成長5.8%;而台北市(沒有被暖冬補助)11月年成長2.9%12月年成長2.6%。大致提醒一下,全台觀光旅館住房營收年成長率是一個平均的狀態,當12月的年成長5.8%,高於一個沒有被暖冬補助台北市的2.6%,就表示某些縣市就真是厲害了。

資料來源:觀光局
資料分析製表:海森飽嗝

好吧好吧,也許你會覺得為什麼不分縣市來看,就一目瞭然了啊!說直白了,台灣觀光旅館的分布也是重北輕南啊。截至
201812月底,全台128家觀光旅館,台北市有46家、雙北市有54家,占了超過4成的比例;高雄市有12家;六都合計90家。剩下的縣市,有些只有1家或2家旅館是領有觀光旅館執照,這攤出來的報表就不好看了啊!

前面有提到政府的暖冬補助只針對宜蘭/花蓮/屏東/高雄,所以我們拿個高雄市來比對一下吧。高雄市觀光旅館11月份的住房營收年成長18%,感覺到暖意了吧!12月份的年成長高達49%,這根本是南半球的氣候吧。

資料來源:觀光局
資料分析製表:海森飽嗝

暖冬補助的確替觀光旅館帶來成長,但高雄市的成長卻極為驚人。除了政策補貼,應該也跟政治(選舉及兩岸氣氛)有關。11月底的地方首長大選,有人贏了、有人輸了。然後,貨也出去了、人也進來了,這政治熱潮或許也解釋了高雄市觀光旅館在12月能有這樣驚人的年成長。

但我們總是忘記很多事。包括:不久前才痛批到處都一樣的夜市、房價很貴的旅館、沒有特色的老街。當消費者有了暖冬補助、或者愛上了一個話題性人物,就忘記了夜市還是一樣、旅館房價只會變更貴、老街依然沒有特色。一旦沒有了政策補貼、政治的熱潮消退,請問這觀光氣候還會持續溫暖嗎?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飯店】一個指標、四張圖,用RevPAR道盡台灣飯店業30年風雨興衰

【體驗】開眼界的飛往印度航班—國泰(CX)香港飛印度、印航(AI)國內線

【飯店】旅館營收管理的財務相關指標K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