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狗狗真的人見人愛,但我們總希望不用餵食但狗兒貼心跑得快
金管會銀行局公布2019年2月份信用卡發卡統計。下圖已經用黃底標示出每個欄位Top 10。
資料來源:金管會 資料分析製表:海森飽嗝 |
若以市場版圖來看,沒甚麼太大變化。流通卡數前十大、有效卡數前十大,一直都是那幾家,幾乎都是國銀(唯有花旗以外銀之姿入榜)。看這黃色區塊的分布,可以發現流通卡數越高、有效卡數也越高、當月份發卡量及停卡量也越高,這一切的一切,都是規模所導致啊。流通卡數越高的發卡行,投入的發卡資源一定就越高,畢竟賺得多、投入也得更多。
但有趣的地方,在於當月發卡的淨增(減)數量。先看看淨增的部分,台新銀位居第一名,2月份淨增卡量將近5萬張,1月份的時候更是淨增9.6萬張。我想這得歸功於出國神卡FlyGo在2018年12月底發行,所帶動的辦卡熱潮。狗狗系列(@GoGo卡及FlyGo卡)的權益與優惠,我就不在這邊多說了,但必須提到幾點特質:
◎免年費
◎@GoGo卡的國內1.5%及網購3.5%(VISA)+FlyGo國外2.8%及機票5%(MasterCard)
◎狗狗卡的設計真是可愛
免年費、權益優惠互補性極高、設計又可愛(搶得快還能拿到LED發光版),這都是造成搶購熱潮的主要因素。但是~~要成為神卡,勢必得投入大量資源,那麼,銀行要賺甚麼?但別著急,我也跟你一樣同意,銀行不是吃素的,只是我們不得不反思一件事:「要狗狗可愛貼心跑得快,卻不希望讓他吃太飽」。這樣的消費價值觀,到底會為我們帶來甚麼惡果!
一味的CP值本位主義,似乎會忘記了:所有東西都是有價的。設計感是有價的、送給你的權益是有價的、讓你去吃到飽買一送一是有價的,當然,還有親切專業的客服是有價的。所以,當我們看看堅持高額年費、標榜名媛淑女最愛、有十幾二十幾家餐廳讓你用餐兩人五折的美國運通,流通卡只有17.5萬張、有效卡只有11.5萬張,但平均每卡刷卡金額幾乎每個月都在3萬元以上。我跟你都同意,美國運通鎖定的是高資產人士,所以消費力高;再來就是,美國運通卡刷卡特約店較少,不好刷;但倒過來說,也只有這群人可以比較不在乎年費,願意把信用卡所提供的權益和服務視為有價,並且在他們常去的地方皆可優雅地刷美國運通卡。
我不是說美國運通卡有多好,而是資本主義的社會總是現實,它用各種特質(包括消費力道、生活型態)把區分出許多種人群。美國運通透過這樣的方法,達到了它的經營目標。當然,我也不是說現在各家發卡銀行的「大眾化」策略有誤,畢竟,唯有大眾化的產品,才能走向規模經濟。
當然,小資族如你我,會覺得我們根本不是美國運通的客群,我們也無力負擔年費,去享受眾多高端的刷卡的權益。那麼,我們是不是也要回過頭來說:當我們進線客服淪落語音輪迴、刷卡優惠總是感覺雞肋時,是不是也不該生氣或要求太多,畢竟我們沒有付出任何成本。我們一直算計CP值,商人為了能賺錢,只好東壓西榨創造出CP值高的產品(可都是你我身邊的人所貢獻出勞力、腦力所創造出來的呀)。結果會是甚麼?CP值很高、但我們勞動力價值很低。所以,便宜、免年費,真的最好?也不一定啦!
對了,別問我高雄銀行為什麼這麼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