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店】觀光旅館沒有人退出,市場只會越來越擁擠
還記得年初六福皇宮歇業的事兒吧,不論是旅館業界、觀光業界、房地產業界無不向媒體發聲,認為台灣的經營環境越來越差。台灣的各產各業會不會朝向鬼島發展,這種大未來的事,現在是說不準的。但我們可以來看看台灣觀光旅館的供給,到底會對未來產生甚麼隱憂。
截至2018年12月底,根據觀光局的統計,全台觀光旅館(領有觀光旅館執照)共有128家,客房供給總29,772間。與2017年12月底相較,家數增加一家;客房供給數增加386間房,增幅約1.3%。有兩家停業:台北的帝后及花蓮統帥(因地震倒塌);新增:台北益華酒店、桃園桃禧航空城(未來將加盟喜來登)、以及花蓮的瑞穗春天。若加上台北威斯汀六福皇宮(288間房)於2018年12月31日熄燈,全台觀光旅館的房間供給數量仍呈現微幅成長,而台北市觀光旅館的房間供給數量則呈現微幅負成長(減少一百多間房)。
看起來這樣的供給數據是持平或微幅減少,對於未見顯著增幅的需求來看,似乎是件好事。但我們別忘了,要開一家旅館,從確定一塊地、跟建商業主合作、到蓋好飯店營運,短則三年、長則五年。因此,未來的需求會變得怎樣,我們還抓不到那個譜;但未來的供給會變成怎樣,現在就可以大致得知了。
資料來源:觀光局 資料分析製表:海森飽嗝 |
同樣是根據觀光局的統計,目前已申請觀光旅館執照的業者,從2019年至2022年間,計有約28家,房間供給大約7,552間,供給將較現在增加25%。其中,台東縣、高雄市、以及台北市的房間供給量最大。若以一級戰區台北市來看,房間供給數將較2018年底增加11%;高雄市大幅增長34%。台東縣則是過往觀光旅館較少著墨的市場,房間供給數則是兩倍以上增幅。
資料來源:觀光局 資料分析製表:海森飽嗝 |
以上數據還只是已經向觀光局遞件申請觀光旅館執照,諸多國際品牌與在地業主的合作案,雖已浮上檯面,但是否會申請觀光旅館執照,或者只登記為一般旅館,則視各業主與國際品牌的營運需求和策略。總之,目前看起來未來旅館供給,只見增加、不見退出。若市場要消化這25%的供給,國旅的年旅次和外籍客來台的旅次要在三年內同步成長25%以上。看起來旅館市場只有更壅擠的份了!
改天再來分享目前已浮上檯面、在未來三年內進駐台灣市場的國際品牌旅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