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台灣外籍旅客客源結構與未來展望--東南亞及印度真的最有潛力
我們一直知道每年來台灣旅遊的外籍旅客的大致樣貌,舉得出入境人次第一名是大陸、第二名是日本、第三和第四名則是港澳及韓國;以及近年東南亞旅客來台人次大幅成長。也知道當一國的經濟蓬勃發展、人民消費力道增強,就會提振該國民眾出國遊玩的興致;若加上該國人口眾多,像印度的12億、印尼的2.5億、菲律賓的1億、越南的9千萬人口,很容易就會像過往陸客大量出境遊的歷史經驗,週遭鄰國也都將會受惠。只是我們都從報章雜誌上看到文字的描述,甚少看到圖像的呈現。
因此,我劃出了兩張圖,來呈現台灣旅遊市場外籍客的客群樣貌;以及未來亞太各國具有高度貢獻outbound旅遊人次的國家及其經濟狀況。前者的資料來源為「2017來臺旅客消費及動向調查報告」;後者的資料來源為「MasterCard
<Future of Outbound Travel Asia Pacific (2016 to 2021) Report>」。點選文字,可以連結到報告原始出處及下載檔案,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下載查閱。
接下來就來點圖說摘要:
◎年輕族群(平均年齡在41歲以下):主要來自於東南亞(港澳/韓/菲/越/馬/泰)。此類客源(目前除韓/菲外)的平均每晚旅館支出偏低。預期未來東南亞客源持續增加,年輕客也將持續增加,且貢獻偏低的旅館支出。
◎旅館支出高貢獻(平均每晚67USD以上):主要為日/韓/美/歐/星及商務客。此類客群的經濟背景最佳,年齡層也偏高(日/美);而商務客的經濟背景及每日旅館支出最高,且以男性為主。韓/菲則屬經濟背景中等,貢獻偏高的旅館支出;但由於菲國的經濟發展程度與馬/泰較為相似,菲國旅客持續增加後,預期菲國旅客的經濟背景及平均每晚旅館支出會往下修正。
台灣旅遊市場客群樣貌
資料分析與製圖:海森飽嗝
|
我們從MasterCard的報告中,可以發現未來亞太outbound旅遊市場有以下這些特點:
◎高度經濟成長帶動國民收入增加、中產階級及高收入人口增加、旅遊需求提升
◎未來(2016~2021)高度經濟成長、outbound旅遊人次高度成長的國家,皆有國家人口數龐大的特徵。除了目前中國為主要客源國,印度(12億)、印尼(2.5億)、越南(9千萬)目前皆非主要客源
◎菲律賓同樣具備國家人口數多(1億)、outbound旅遊人次成長偏高的狀態;但非目前主要客源
◎目前的主要客源國中(港澳/日/南韓/星/馬)未來outbound旅遊人次成長率相對偏低,且港澳/日/韓/星/馬來台人次也確實成長較緩
亞太各國經濟成長與outbound旅遊展望
資料分析與製圖:海森飽嗝
|
總之,我們接下來想多拉攏一下周邊鄰國的國民、來台灣旅遊消費,看起來東南亞及印度真的是一塊待開發、具有成長潛力的市場。而且,別說東南亞及印度國家旅客的消費力道不夠強,我們要想到它們人口這麼多,依據20/80法則(20%的人掌握80%的財富),我們可以拼質(掌握80%財富的少數高端客)、或者可以拼量(80%的大量消費者)。要切哪一塊市場,就看我們手上能提供怎樣的產品與服務。
只是東南亞及印度的國情差異很大,穆斯林(回教)、印度教、佛教、天主教,華人、馬來人、印度人…等等,更不用說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也是有不小的差異,若是單純地認為它們是「一塊」大餅,就可能出現投資效益不彰的窘境。要如何認識這些不同國家消費者的旅遊需求,就會是另外一個很大的課題。
【延伸閱讀】
(2019/04/09) 【觀光】我們事事都愛學日本,包括觀光這件事。但都學得不太徹底!看我們的觀光基礎建設就知道囉~~
(2019/04/11)國際商務客變少!產業體質衰弱邊緣化,國際商務客當然就不來了呀!
【更多內容,請關注「海森飽嗝財經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