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微旅行到底是不是趨勢?因旅行業者反對就不該修法發展觀光條例?


根據「發展觀光條例」第27條,旅行業業務範圍如下,且非旅行業者不得經營旅行業業務;接受委託代售海、陸、空運輸事業之客票或代旅客購買客票,接受旅客委託代辦出、入國境及簽證手續,招攬或接待觀光旅客,並安排旅遊、食宿及交通,設計旅程、安排導遊人員或領隊人員,以及提供旅遊諮詢服務。換句話說,只要不是旅行社,提供「吃、喝、玩、住、交通」的包套行程,就屬違法。因此,有兩則新聞不得不串在一起,讓大家做進一步的思考。至於該維持「發展觀光條例」現行規定,還是要做修法,則還有很多考量的空間。

我們可以從【2019/4/22聯合報】的報導開始談起。政府這些年來,希望推動農村、部落旅遊,這絕對是一件美事,讓國人、甚至外國人,能夠體驗到台灣鄉村之美。但我們從第二則【2019/4/23】的報導中發現,高雄市農業局推動農村觀光,結合了旅行社、旅館及農村社區,打造出完整的「吃、喝、玩、住、交通」的旅遊包套行程。假如是高雄市農業局獨立推出這樣的行程,就屬於違法的狀態,但結合了旅行社、旅館及農村社區,就又巧妙地繞過了法規的限制。

我們也許會認為,這樣已經解決了農村旅行、生態旅行、或者這種微旅行的法規議題,但在經營事業的人,可能會發現這樣的運作模式,會不會太大費周章了!當合作的範圍越大,不僅溝通費力耗時,每個角色都有它想圖的利益。尤其是諸如農村旅遊、生態旅遊等等類型的「微旅行」,通常不適合大量遊客,亦無法以量制價(低價操作);而部落社區、農村、生態等旅程較難成為傳統旅行社操作的主力商品。那麼,最後利益會回到農村或部落社區身上嗎?

因此,假如我們想把主體放在農村、生態,期望達到偏鄉的經濟發展和區域均衡;或者,假如這類型的微旅行是新型態旅遊的選擇與趨勢,那麼是否就應該把法規資源下放?別忘了,今年是我們的「地方創生」元年,要創造偏鄉的就業機會和產業經濟,假如青年回鄉後,仍需要靠行都市的資源,那麼「地方創生」就不地方了!

我一直認為,不論是產業創新先行、抑或是消費者行為領頭,只要確認市場的趨勢方向,不論是企業策略、產品策略、甚至是政府法規,就要有所調整或變通。不然,產業永遠在原地踏步,最後被趨勢或消費者所淘汰。

文末附上旅行社設立門檻與條件一覽。看看條件,假如是微小型企業而言,算是門檻挺高的。


【更多內容,請關注「海森飽嗝財經筆記」】
部落格@blogspothttps://hysunburger.blogspot.com/






〔記者侯俐安/台北報導〕政府近廿年來大力推動農村、部落旅遊,吸引國內外旅客參加,但「發展觀光條例」非旅行業者卻不能推組裝旅遊套裝行程。觀光局去年一度開放「丙種旅行社」,卻引發旅行業者強烈反彈,上月預告鬆綁「乙種旅行社」,資本額從三百萬降為一五○萬元,最快下半年上路,對地方來說卻仍是窒礙難行。
立委余宛如發起「特定地區小旅行合法納管」連署,修訂「發展觀光條例」新增「特定地區小旅行專章」,或由文化部、農委會或勞動部增訂專法。因地制宜由地方政府登記與管理,經營項目可包含交通、食宿。全台八十處社區協會、生態旅遊工作室共同發起,短短一天已超過六百人連署。
余宛如說,過去廿年文化部社區營造、勞動部社區多元培力、農委會農村再造,投入大量資源,如今遍地開花的生態、農業小旅行。但這些旅行從刊登廣告、安排遊程、風味餐或接待住宿,都在觸法邊緣,只能以「體驗」為名規避,即使觀光局降低乙種旅行社門檻,對社區及青年返鄉卻仍是龐大門檻。
以國內生態旅遊成功案例來看,墾管處與屏科大歷經十多年陪伴的社頂部落,如今已可不靠公部門自主營運,更帶動周邊社區生態旅遊,在墾丁旅遊衰退的情形下,逆勢留住觀光客。但即使如此,都仍只能採用「生態體驗」,就連刊登廣告也是觸法。
野FUN生態實業公司總經理賴鵬智說,無論是成立乙種或丙種旅行社,不僅資本額對社區是負擔,目前社區發展協會是非營利組織,理事長會改選,但若成立旅行社、成為股東制,也會降低社區參與度。若要所有社區成立旅行社,豈不是「為了一瓶牛奶,養一頭牛?」
屏科大森林系教授陳美惠說,在地旅遊經過培植,會是旅行社的好夥伴,旅行社可合作、互補,但旅行社投入社區型旅遊也要考量商機,至今只有少量旅行社經營。她認為,在地旅遊不可能取代大眾旅遊業,盼能尋求共好方式納管。
觀光局副局長張錫聰說,社區內農場、農莊等「屬於自己的產品」皆可經營,例如旅客預訂來採蔥、DIY成蔥油餅,都是合法的。但目前備受爭議的,是跨村落、跨部落等食宿經營,踩到旅行業法規,仍須地方創生與旅行業界溝通。


〔記者陳文嬋/高雄報導〕高市農業局今表示,今年「一日農夫」與高市觀光協會合作,結合3家旅行社、15家五星級飯店等,推遊客1000元遊農村,且兩人就能成行,直接從飯店搭車,深入農村旅遊,力拚觀光人數挑戰8萬人次。
高市「一日農夫」聞名國際,累計觀光人潮達7萬人次,創造經濟產值1.6億元,農業局今年與高市觀光協會合作,因應6月暑假觀光旅遊旺季,推出「住高雄、遊農村」的農村慢活體驗旅宿套裝行程。
科長方啟峰表示,過去遊客到美濃遊玩,吃住加上車資、導遊等,總共要花4000多元,農業局今年結合漢來大飯店等15家飯店等,民眾只要1000元,就能暢遊高雄農村,還能享用草魚大餐,也能參觀佛陀紀念館。
方啟峰指出,今年更結合金建、飛揚、雄獅旅行社等,量身訂做半日農遊,方便遊客好玩又省時,首選大樹與旗山區,由鳳梨達人謝坤淞、香蕉達人張宏士挑大樑,大樹休閒農業區走訪產銷履歷鳳梨農場,旗山深入芭樂、香蕉果園,並於旗山天鵝堡莊園,體驗鳳梨果醬與香草海鹽DIY
高市觀光協會理事長劉坤福表示,高雄農村旅遊豐富又多元,吸引許多觀光客來台體驗,農業局配合國內外不同遊客需求,輔導農民推出不同類型旅遊產品,今年與旅行社與飯店建立長期合作模式,將提高觀光客前來誘因。
局長吳芳銘表示,高市農村如大樹龍目社區、統嶺社區等,都有固定的港澳與新加坡遊客,也為高雄飯店增加經濟效益,農村旅遊是產業六級化的成果,農村旅遊提高農產品價值,結合食農教育與生態旅遊等,創造更高的附加產值。


資料彙整:海森飽嗝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飯店】一個指標、四張圖,用RevPAR道盡台灣飯店業30年風雨興衰

【體驗】開眼界的飛往印度航班—國泰(CX)香港飛印度、印航(AI)國內線

【飯店】旅館營收管理的財務相關指標K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