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店】做個筆記:旅館開發的模組化營造工程(Modular Construction)
圖片來源:HNN |
先貼幾個資料來源:
>>甚麼是Modular Construction?望文生義,就是在酒店設計的過程中,把每個空間(尤其是房間)的規格、內裝隔間,皆採用一致的型式,然後在工廠就把一個個房間(或空間)都製作好,最後把這些像是樂高積木的房間,運送到建築場址,一塊一塊地拼裝起來。拼好後,在進行室內設計的整裝。
>>為什麼要採用Modular Construction?由於在建築的過程中,有蠻大的機率會遇到勞動力不足、原物料短缺(或價格突然上漲)的因素,會拖延工期、提高成本,讓酒店完工之日一延再延,而業主的現金流也會受到影響。而Modular
Construction可以減短建築工期,依據文章中的個案,Modular
Construction的工期可以比傳統的建築方法減少8至14個月。換句話說,業主在取得資本並投入酒店開發時,可以大幅縮短完工時間,並且盡早開幕營運。一旦完工開幕,業主可以透過再融資(re-financing)把原先投入的資本取回,然後酒店開幕營運後,即能快速地獲得穩定的現金流。
>>Modular Construction就真的能減省工程成本及工期,而沒有其他的阻礙?表面上,這樣的工程設計的確可以減省工程成本及工期,主要是因為房型的模組化,減少設計的時間、且大量製造同樣的小方塊。然而,要在哪裡儲存這些已經預製好的房間方塊、如何運送這些又大又重的房間方塊,以及營造商是否有足夠的能力和巧手去拼裝這些房間方塊(可以想像為樂高積木),都會是在酒店開發前期、選擇建築工法時必須要考量的。尤其是,預製、儲存、物流也都是工程營造成本的一部份,若這些環節沒有搞好,那麼最後不見得真的能省下時間和金錢。
>>為什麼會有Modular Construction這個議題?主要是由於萬豪將在紐約建造一棟世界最高、採用Modular Construction工法的酒店。品牌是掛AC Hotels。由於紐約的建築密度高、勞動力成本也高、當然土地取得成本更高。若能縮短工期,盡快讓酒店開幕賺錢,自然擁有足夠的動機採取Modular Construction工法。而萬豪在洛杉磯亦有另一個Modular Construction的酒店開發案,品牌是掛Courtyard。
>>但萬豪並非第一個採取如此酒店開發及工程法的思維,荷蘭連鎖酒店品牌CitizenM(世民酒店)一直都是採取如此的思維。全球的CitizenM幾乎都採取同樣的房型,因此能節省房型設計的時間與成本,讓全球的CitizenM都能長得差不多,最後用堆疊樂高積木的方式,在最短的時間完成酒店的建設。而CitizenM更讓全球各店皆共享後端的資訊(MIS)、公關及行銷資源,換言之,假如你造訪台北市的CitizenM,你只會看到前台的服務人員,行銷、公關、以及後端的資訊平台,皆是由總部支援,如此又可以再度節省各館的人事費用。但說實在的,這樣省下來,我沒看到CitizenM的房價有比較便宜啊!(哈哈)
>>而在我跟著前老闆做酒店開發專案時,發現幾個比較殘酷的事實。在台灣,酒店開幕時程一延再延,有幾個因素。其一,無法通過政府所設定的安檢項目,以至於無法取得營業執照,這能怪誰呢,還不就為了省這個那個,最後忘記做這個那個。其二,老闆總愛最後一刻改設計,設計師畫好的圖、又要重畫;這個過程來個幾趟,幾個月、半年就過去了,更不用說最後採行的版本,可能跟第一版最像了!第三,建設過程中一直加外掛,工程費一直增加,最後Profit & Loss試算就要一版再一版的更新,搞死財務和營收管理團隊。
>>最後,台灣的酒店業者適合採用Modular Construction嗎?我只能說,事前規劃時能想清楚,找到對的人、專業的人來執行,確認執行後就不要一直改來改去或者加外掛,任何概念都能夠好好的執行與完成。但能不能真的省錢、省力、省工時,這就要好好算計一下了。
【更多內容,請關注「海森飽嗝財經筆記」】
圖說:AC Hotels New York預計於2020年開幕。將近110公尺高、168間客房,每間客房在波蘭預鑄完成,之後才運來紐約組裝。每間模組已經有牆面隔間、浴廁、床(家具)…等等硬體設備,運送到紐約後在90天內即可組裝完畢。由於每間模組擁有自己獨立的牆面,當模組皆組裝在一起後,房間與房間之間並不是共享牆面,理論上隔音效果會比較好。
圖片來源:Business Ins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