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店】聯合報:陸客解禁不樂觀 旅宿業憂脫售潮。對於旅宿產業月經文的評論
大概每隔一季或半年就會來一次的「新聞」!內容依舊。
(點擊文字即可連結原文) {新聞全文則貼在最後面}
※評論※
>陸客不來,旅宿業者會斷炊。
→其實,2016年就開始斷炊,但盼到2019年上半年有一點回春。現在又繼續斷炊。
>這一波的國旅補貼將要結束,希望政府繼續補貼。除了補貼之外,還要減免各種稅負,甚至希望加大向銀行機構申請融資空間。關於國旅補貼,政府貼了,業者仍然會叫,叫不均、或者嫌麻煩。減免稅賦也從2016年喊到現在。現在進一步想要能多借一點錢。
→歷史持續重演。業者想要的東西都差不多,就是各種補貼。以往,觀光局會用各種專案型式(例如旅宿業者援引科技/在地文創…),給予旅宿業者補助款或者貸款利率優惠,不知道大家拿了多少?借此升級轉型?又或者是只是想拿到錢,啥事都不想做?
>旅館將出現脫售潮。
→2016年就滿滿的脫售新聞,但賣掉的沒幾間。一來,旅宿產業不景氣,沒人願意接掉下來的刀子。二來,好的物件(位於好的區位),業主想賣的價格、與買家想接手的價格,肯定兜不攏,當然也就賣不掉;說好聽是業主賣家惜售,其實是業主不想認賠殺出,當然,買方就沒機會撿到便宜貨。有沒有發現,最近兩年裡,手上有商用土地的業者,大多想開發商辦,不再是旅館;老的旅館,趁著都更(或危老改建)的政策優惠,趁勢改為商辦,頂多是在不景氣的期間,做旅館整棟改建。換句話說,心態上大多都不想踏入旅館產業!舊的賣不掉;已經在蓋的,排隊進入市場。一直到2022年,仍有一堆供給進入市場,消不消化得掉還是個大問題。誰還會想在這個時候進入市場呢!
每隔一陣子就會出現的「新聞」,有種複製貼上的感覺。要政府提出甚麼絕妙藥方,目前看起來也不太可能,畢竟觀光外匯收入僅佔GDP不到3%,還有其他更重要的問題要面對。例如:ECFA會不會就要結束了?結束之後,兩岸龐大的貿易,該怎麼辦?而這大概也是為什麼整個社會或產業氣氛都一直維持著「製造業」做產品、貨賣出去、錢匯進來的思維。所以,旅宿業暫時還是得多多靠自己。有業務拓展、客源拓展能力的業者,就自己多出去跑跑吧!把門開在那邊等自然流量進來,已經是不太可能的了!口袋還有點深度的業者,先惦惦自家物業競爭力有多高,再來決定要不要改裝,或者改裝的程度與模樣,然後努力開發客源,最後等待風起。假如是座落區位良好的物業,就別死守著住宿和餐飲的營收,把坪效的概念帶進來,想辦法把每個空間都拿出來賺錢吧!(租給其他餐飲零售業者是常有的,也有拿來做為行動辦公室的案例,就看區位商圈的特性能做些甚麼異業合作。)
接下來,若旅宿業景氣沒有持續惡化,那麼,大家就都會ㄍㄧㄥ在這裡,一種大夥一起等待春天的氣氛。若旅宿業景氣惡化,會看到的是倒閉潮,而不是脫售潮。當然,假如這些倒閉的旅宿業者跟銀行借太多錢,也多少會影響到金融業吧!但目前看起來,最壞的事在中短期內不會發生,所以,還需要持續忍耐每隔幾個月或半年就會來一次的產業月經文。
【更多內容,請關注「海森飽嗝財經筆記」】
*****以下為新聞全文*****
陸客解禁不樂觀 旅宿業憂脫售潮
2020-01-14 23:12聯合報 記者董俞佳、潘欣中、羅紹平、楊濡嘉/連線報導
去年8月大陸限縮自由行旅客來台,蔡英文總統連任,民間認為短期內解禁機會不高,高雄、屏東和台東旅宿業者憂心大陸自由行旅客斷炊,國旅秋冬遊補助也將在本月底截止,房仲業預估半年後恐有一波因付不出房貸產生的旅宿店脫售潮。屏東墾丁有租金壓力業者苦撐待變,也盼政府再推因應措施,助業者度過觀光寒冬。
高雄市旅館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周文彬建議,若陸客市場無法回溫,政府應考慮減少旅館業者的地價稅、房屋稅,也請銀行加大融資空間。
國旅補助也將在月底截止
中華民國旅館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理事長、墾丁馬爾地夫溫泉大飯店董事長張榮南說,業者叫苦一片,交通部有低利紓困計畫仍不夠,近日將拜會交通部長林佳龍,建議再以另種旅遊補助銜接,刺激旅遊市場。
台東縣觀光協會理事長、鹿鳴飯店董事長潘貴蘭說,農曆春節後,台東縣內飯店住房平均在3成以下,是觀光淡季,同業間對觀光前景感到憂心。台東富野集團協理黃慶安說,春節後訂房通常在2至3成,日子愈來愈難熬。
業者盼政府再推因應措施 幫忙度過觀光寒冬
潘貴蘭說,業者深知靠政府補助、降房價不是長久之計,應規畫更完善、精緻、獨特的配套行程,提高服務品質,才能提高回客率,但國人已養成有補助才出遊習慣,短期內要扭轉風氣不容易。台東地區民宿業者也叫苦,不少業者面臨房貸壓力,只能想辦法吸客,設法撐下去。
屏東墾丁劉姓業者說,新南向國家遊客來台行程以北部為主,少了自由行陸客的墾丁,市況冷清,若無法扭轉頹勢,半年後恐出現不堪房貸壓力引發的旅宿店脫售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