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分析】能理解讀者偏好的文章類型,但也是寫手心中生硬與軟調的拉扯



背景

「海森飽嗝財經筆記」部落格 

(https://hysunburger.blogspot.com/)成立於20193月,主要是期望能夠延續在觀光旅宿產業工作的經驗,將應用於新事業開發過程中所需的產業分析與實務應用落實為文字,為自己在這一段職場過程裡做下紀錄。

自該年20193月底於blogspot發佈第一篇文章後,至今經歷10個月的持續寫作,平均每月發佈79篇文章。文章類型主要有「產業經濟」、「體驗」、以及「信用卡」等三大類型,而在「產業經濟」的欄目下,尚有「觀光產業數據追蹤」及「產經分析」兩個項目。而「旅行體驗」的欄目下,則有「旅行」、「飛行」、以及「住宿」三個項目。

不可諱言,在「產業經濟」欄目裡的內容,大多十分生硬,若沒有從事相關的工作,能從閱讀過程中有所體會或感同身受的程度較弱。儘管大多文章是以數千字和少數圖表的方式,道出產業的生態與運作,但這些文章卻是最耗費腦力與時間,每完成一篇文章,都像是在掏空大腦,並且把曾經經歷過數月、甚至數年的專案,轉化成看似簡單的幾千字。

在觀光旅宿產業裡工作,也不是一直這麼艱澀熬人。在這個產業裡,我們常會看到美的事物,尤其是在過去幾年裡,許多新的酒店進入市場,帶入各種不同的設計和服務的概念,而這些都讓「體驗經濟」這個詞,在觀光旅宿產業的領域裡,更具有實務上的意義。因此,打算以「體驗」的欄目,帶入一些軟性的分享。看似與一般部落客分享文類似的標題,我想帶給讀者一些在旅館體驗過程裡,所看到的品牌內涵與實踐,當然,體驗的過程裡有美好的、也有令人不開心的部分,希望這些比較軟性且人性的部份,能吸引一些流量進來。

最後,就是「信用卡」這個欄目。以「信用卡」為主題的文章不多,主要是「信用卡」這個領域與觀光旅宿產業相互牽扯的部份不多,若要深入瞭解這兩個領域間的生態與運作,則會是以較為生硬的「產經」角度切入。而若是以「如何精明地使用信用卡」為主題方向,市面上已經有許多相關的文章,若想要做一些深入且獨特的分析,則不是這麼容易能找到合適的主題。

另外,為了讓文章能多一些曝光的管道,並且避開facebookblogspot的封鎖,我在201910月底,於Medium平台另闢一個部落格(https://medium.com/經筆記),並且由blogspot搬過去近半的文章。儘管是兩個平台同時運作,但所有的成果皆累積在blogspot中。總之,在blogspot已經累積到近百篇的文章,也是該回顧一下這些文章被瀏覽的狀態。

分析方式

數據來源:採用blogspot後台的文章點閱率,並且以文章類型做交叉分析。另外,以「轉介網站」的數據,觀察「搜尋流量流入」與「轉貼轉介流入」的狀態。

數據期間:採用blogspot開台後至2020115日的數據。涵蓋近百篇文章。


數據結果

燒腦、產出耗時的「產經」類文章居多

在發佈累積至今的文章中,68%是屬於「產業經濟」的文章。這類型的文章需要大量的時間做構思、數據蒐集與處理,甚至是圖表的製作與呈現。會累積發佈這麼多產經類的文章,一方面是想為觀光旅宿產業做個系統性的知識累積,另一方面也是想彰顯我個人在產業與市場分析、以及企業或產品策略的工作技能。

「信用卡」類的文章僅占4%,主要是由於網路上已經有許多「用卡」類文章,在沒有特殊、或者是市場上較少著墨的議題的狀態下,我也就不太會著墨在這類型的文章。


讀者流量大量流入「體驗」類文章

進一步把產經類文章做類型區分,主要會延伸出「產業經濟」及「觀光產業數據追蹤」兩個系列。而「產業經濟」類的文章占比仍是最高(46%),其次是「體驗」類的文章(28%)及「觀光產業數據追蹤」(22%)

以「文章內容類型(細分產業經濟類)」做流量分析,發現儘管「產業經濟」(46%)及「觀光產業數據追蹤」(22%)的發表篇數占比最高,但僅各自的流量僅占總流量的20%3%。直白地說,假如我要以產業經濟類型的文章當作吃飯的工具,我會累死加餓死。相對的,「體驗」類的文章(28%)及「信用卡」類的文章(4%)所能帶入的流量,卻是各自占總流量的58%19%。換言之,這兩類型的文章比較容易吸引讀者的目光,創造流量的峰值。

若再把「體驗」類的文章做進一步的分類,區分為「住宿體驗」、「旅行體驗」、以及「飛行體驗」,發表的文章數占比各自為16%7%、以及5%,但各自的流量占比為11%5%、以及41%。「飛行體驗」的文章數僅占總數5%,但流量卻占整體41%,這類型的文章所能吸引流量的效益極高。


假如我們把文章數量與其創造的流量占比做一個效益倍數的排列,則會是:「飛行體驗」(8.2x)、「信用卡」(4.8x)、「旅行體驗」(0.71x)、「住宿體驗」(0.69x)、「產業經濟」(0.43x)、「觀光產業數據追蹤」(0.14x)但我就真的要以這樣的效益數據,做為接下來的寫作安排嗎?以及為什麼會出現這麼懸殊的效益倍數?這兩部份就容我留到後續的段落做分析和解釋。

短網址(reurl.cc)轉介占比最高,透過搜尋引擎流入的流量僅3

在總流量中,有三分之二是來自於reurl.cc短網址的轉介,透過搜尋引擎進行關鍵字搜尋而導入的流量僅占3成,而由社群網站facebook所導入的流量僅0.5%。由於,我為了讓部落格文章有更多的露出管道,創建了臉書粉絲專頁(20198月創建),以及為了避開facebook封鎖blogspot網址,另在201910月於medium平台以publication (出版品)的功能建立新的部落格頁面,並搬移大約5成的文章過去,所以在兩個平台的皆有導流的功效下,為我的blogspot部落格創造了合計約1%的流量。


另外,若觀察流量的來源地,逾7成是來自於台灣,另外3成則是來自於世界各國。但會有這樣的狀況,主要在於我的文章標題常會有英文關鍵字,若是以英文關鍵字搜尋,容易導入(騙來)國外的流量。但他們不是我的主要閱讀群,所以,國外流量占3成的數字只能拿來吹噓或笑笑吧!


 分析與洞察

觀光旅宿業相關的產經領域分析,並非讀者日常搜尋標的

寫了這麼多文章,最希望的是文章主題是讀者期待,且會「主動」透過搜尋引擎(諸如:GoogleYahoo)以關鍵字搜尋。這種主動的過程,可以反映出文章主題在市場輿論中的熱議程度,若是大多人平常沒有在思考的領域,自然很難透過讀者的主動搜尋關鍵字,來導入大量的流量。而觀光旅宿業相關的產經分析,即是讀者大眾在平時不會多去思考、或遇到難題且期待在網路上得到解答的領域。因此,由搜尋引擎關鍵字所轉進的流量有限。而能導入流量的關鍵字,侷限在與飛行和旅館相關的特定關鍵字。

其實,自然流量闕如的狀況,在我創立部落格且已發佈二、三十篇文章時,即發現這個現象。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必須化被動為主動,想辦法把流量「找進來」。於是,使用reurl.cc (短網址產生器),將文章發佈於PTT的旅行、飛行、以及飯店等等相關版面,也於20198月時創建了「海森飽嗝財經筆記」的臉書粉絲專頁(目前專頁按讚人數約4百多人),另外亦創建TwitterInstagram帳號。而這些「找流量」的手段,成效兩極。

●PTT版面能為「體驗類」文章導入峰值

從「轉介流量」的數據來看,使用於PTT貼文的reurl.cc短網址的轉介,成效最佳,讓「體驗」類文章(包含:飛行、旅行、住宿)導入大量的流量。而由於PTT的各版面的鄉民活動力或參與討論的熱烈程度不同,讓導入的效益也有很大的差異。像是「飛行體驗」的文章,很容易在PTT-Aviation版上,與鄉民間產生共鳴,其導入流量的效益極高。而這也反映出會閱讀PTT-Aviation版的鄉民,對於「飛行」具有一定程度的熱愛與想像。

相對的,在PTT的旅行及旅館相關版面裡,眾多的部落客在這些版面分享旅遊心得及住宿體驗,鄉民在版面上熱烈互動的狀態較少,當我以「找流量」的心態,將文章的短網址貼上PTT的相關版面,在短期內很難創造流量的峰值,但由於已經將文章發佈在一個極具功能性的版面上,在長期來看,則會吸引有旅行和住宿需求的讀者,會透過相關版面查詢,進而緩慢地將流量導入部落格。

「產經類」文章難有適當的發表平台,只好自建社群平台專業粉絲頁

最後,則是關於社交平台(facebook臉書專頁、InstagrmTwitter)的導流效益。從轉介流量的統計上來看,導流的效果不明顯,最主要是由於社交平台較為封閉的特性。儘管在社交平台上,會對臉書專頁、Instagram、以及Twitter按讚和追蹤的讀者,大多還是對相關議題感到興趣,但這群讀者習慣於在社群平台頁面上汲取訊息,在瀏覽和按讚之後,大多不會再點選連結,進而流量也就不會導入部落格。再加上,社群平台的閱讀行為是看過、按讚過、分享過,若沒有進一步的互動,則訊息將深埋大海,讀者若有進一步搜尋資訊的需求,大多不會透過社群平台。因此,社交平台無法為「導入流量」做出短期或長期的貢獻。在社交平台帳號上所能提供的,只是單純的「訊息」,而導流(點選部落格連結)的動作,對讀者而言,將不再有進一步的意義(例如:觀看產品訊息、參與網頁活動)。讀者的行為,將侷限在按讚、留言、分享。

若要堅持下去經營自己的部落格品牌,社群粉絲專頁的經營,卻又不可少!至少,若能讓「對觀光旅宿產業的產業經濟分析」有興趣的讀者記得自己的部落格品牌,當未來需要查詢任何主題或資訊,即可透過搜尋引擎關鍵字(鍵入部落格品牌名稱)即可找到相關訊息。若能做到「第一提及」的心占率(mindshare)也算是成功了!

結語

在我的職場生涯裡,儘管不是一輩子都是待在觀光旅宿產業中,但身處其中時,發現這個產業對於實務經驗有深厚的積累,卻很少有人將這些經驗轉化為系統性的知識。尤其是在最近幾年「陸客不再來」,我們可以從政府發佈的旅館經營數據裡,看到許多業者的經營績效是時而微幅成長、時而大幅衰退,這些都顯示出大多業者在所謂的「產業不景氣中」亂了手腳。當過去的經驗,再也無法讓經營管理階層能以直覺做出正確的決策時,系統性的知識則能為他們帶來理性的審視空間。

在我的就學時期,一直有很深厚的「寫作」訓練。在這樣的訓練背後,所代表的不僅是專業知識和基礎邏輯的思考,還影響了我個人不愛「重複抄寫」、不愛「剪貼複誦」的寫作脾氣。因此,讀者們很少在我的文章裡,單單剪貼翻譯新聞、外電等資訊。就連「體驗文」也要從品牌、服務、硬體的角度做切入。所有的文章,都是「燃燒生命、大腦、時間與金錢」的成果,最終,只希望能達成一個我覺得很浪漫的期待:「為一個產業留下系統性的知識」

儘管講得好似偉大,但「結果」卻可能命定我的「渺小」。若讀者在閱讀這四千多字的「自我剖析」後,還能看到最後這幾個字,希望您能以留言、分享、按讚等等各種方式,讓我得到您的鼓勵,這將會是很有效的支持!


【海森飽嗝財經筆記 facebook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hysunburgersnote/

【海森飽嗝財經筆記 Medium Publication

【海森飽嗝財經筆記 twitter@hysunburger

【海森飽嗝財經筆記 Instagramhysunburgersnote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飯店】一個指標、四張圖,用RevPAR道盡台灣飯店業30年風雨興衰

【體驗】開眼界的飛往印度航班—國泰(CX)香港飛印度、印航(AI)國內線

【飯店】旅館營收管理的財務相關指標K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