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蝶戀花事故之後,遊覽車「靠行」仍然盛行,旅遊風險依舊存在

 

【觀光】蝶戀花事故之後,遊覽車「靠行」仍然盛行,旅遊風險依舊存在

還記得2017年「蝶戀花」遊覽車翻車事故嗎?當時蝶戀花旅行社自有、但靠行至「友力通運」營運的遊覽車上,共計44名乘客(包含遊覽車駕駛)剛結束武陵農場賞櫻行程,在返回台北的途中,於南港系統交流道過彎時翻落邊坡。此次事故造成33名國人喪生,而這場車禍是近十多年來,最嚴重的一起遊覽車交通事故。當時的媒體輿論大力檢討著遊覽車司機的低薪、過勞造成消費者搭乘遊覽車旅遊的風險、以及遊覽車業盛行的「靠行」制度創造出許多法規監理的灰色地帶。

然而,時光飛逝的這段時間裡,遊覽車業陪伴著觀光產業面對2016年至2019年間陸客客源大幅減少,隨後又迎來2020年至2021年間新冠病毒疫情的衝擊,在經歷過整個產業環境劇烈波盪的這些年,遊覽車業到底有沒有甚麼改變?尤其是當全國疫情警戒自727日起由三級降為二級,並且開放旅行業可出團50人以下旅行團,儘管只剩國旅市場,但國人在參團搭乘遊覽車的潛在風險,是否仍一如以往?我們可以從遊覽車業的營運概況看出端倪。 

遊覽車業經營門檻高,旅行社與個人車主藉由「靠行」自營遊覽車業務,以規避法規限制

根據「汽車運輸業審核細則」,申請籌設遊覽車客運業的最低資本額須在5千萬元以上,並具備至少30台全新大客車。由於跨入經營的門檻頗高,讓許多小型旅行社或個人車主藉由「靠行」、也就是透過遊覽車業者的協助,為其車輛申請執業許可。

對於小型旅行社而言,自有遊覽車和駕駛員,能讓接團的利潤更佳,而透過將旗下少數幾輛遊覽車「靠行」至車行(遊覽車業者)之下、並取得執業許可,更可以避免額外跨入遊覽車業的投資風險,並且規避旅行業者不得經營遊覽車業之法規限制。而對個人車主而言,則只需要每年上繳「車行」一筆靠行費,即可自行接團、不須受限於遊覽車業者既定的勞動時數限制,亦可省去受雇於車行或旅行社當駕駛員時,必須被抽取團費佣金,進而提升整體利潤。另外,對於具備遊覽車業營業許可的「車行」而言,由於營業成本或費用(諸如:遊覽車購置成本、加油費、保養維修費等等)皆轉嫁至靠行的旅行社或駕駛員身上,因此,「靠行」成為一筆穩定的收入;但看似遊覽車業者的輕鬆財,卻是法規監管的灰色地帶和消費者旅遊風險的根源。

但自「蝶戀花」事故後,台北市政府勞動局認定,儘管友力通運公司讓旅行社的遊覽車「靠行」,駕駛員與遊覽車公司是屬於僱傭關係,遊覽車公司就得負責管理並符合規定。另外,亦有法院針對「靠行」駕駛員釀禍,遊覽車業者須連帶負僱用人責任之案例。雖然在法規監理實務上,已確認靠行駕駛員與遊覽車業者之間的雇用關係,但遊覽車業的靠行生態並未產生任何改變。

根據交通部每兩年執行一次的「遊覽車營運狀況調查」,截至2019年底,全台(包含離島)917家遊覽車業者,營運逾1.5萬台遊覽車,數字雖未創新高,但與2017年底的數據相較,卻也未出現顯著的衰退。若與10年前、亦即2009年的數據相比,業者家數增加35家,實際在路上跑的遊覽車也大幅增加35%

【觀光】蝶戀花事故之後,遊覽車「靠行」仍然盛行,旅遊風險依舊存在

「削價競爭」一直是業界的集體行為,也是潛在風險的來源

當遊覽車業者和實際營運的遊覽車數量增加,可以想像整個遊覽車業出現激烈的競爭。在過去5次的調查中,詢問遊覽車業者「認為營收衰退的主要原因」,皆是「業者間削價競爭,使服務品質降低,相對減少租用意願」和「經濟不景氣影響國人租用意願」為首要原因;而近兩次的調查(2019年及2017)中,「來臺觀光團的租車訂單減少」才成為主要原因之一,反映陸客團客源顯著減少的衝擊。也許,業者的「主觀」意見僅供參考,但我們可以從該調查「平均每輛遊覽車的全年行駛公里數」、以及「平均每輛遊覽車全年營業利潤率」,理解遊覽車業的營運狀況今非昔比。

從平均每輛遊覽車全年行駛公里數來看,在2009年時,全年行駛56,799公里,而在2011年至2015年間,儘管業者和遊覽車數量逐年增加,但平均每輛車每年仍行駛超過5.9萬公里、將近6萬公里,足以顯示出旅遊市場的需求成長幅度大於供給;但2017年和2019年的調查數據中,則顯示出需求已顯著衰退,全年行駛里程數以低於5.3萬公里。若再以「平均每輛遊覽車全年營業利潤率」相佐,2009年的34.2%已是最高峰,2011年之後的5次調查中,平均每輛遊覽車的全年營業利潤率已只剩兩成出頭。當201120132015等三個調查年度仍處在旅遊需求擴張的時期,利潤率卻是義無反顧地往下掉,這只是「客觀地」反映出遊覽車業者們集體且主觀地進行一場削價競爭。而在「削價」的過程裡,到底省了些甚麼,也就相對應地產生潛在的風險。 

遊覽車靠行制度依舊盛行,省卻駕駛員的薪資、提升遊覽車的營業利潤

讓我們回到曾是法規監管的灰色地帶:「靠行」。截至201912月底,靠行的遊覽車數量為5,942輛,在所有執業營運的遊覽車中占38.6%。儘管數量並未創下新高,但僅較2017年底的數據(6,109)減少167輛;而占比卻是創下新高。另外,2019年的調查數據中顯示出,「靠行」駕駛員占整體駕駛員之比例(49.2%),也是創下新高,並且是從2017年起開始飆升。這兩個數字證明遊覽車業的「靠行」制度並未因「蝶戀花」事故的檢討,而有所鬆動。難道真如蝶戀花旅行社董事長為事故道歉時所云:「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自古皆然」?當我們把靠行車、非靠行車的利潤率和駕駛員薪資攤開來看時,就能更深刻地理解:為什麼「靠行」不會消失?又為什麼「駕駛員」既是弱勢、也是風險的來源?

從每輛遊覽車的平均利潤率來看,2019年的靠行車平均利潤率為23%、非靠行車則是22%,兩者數字十分貼近。但若是往前觀察20132015、以及2017年的數據,則發現靠行車的利潤率高於非靠行車6%~7%。這個數字對於期待透過「靠行」執行遊覽車業務的業者而言,絕對是比自營遊覽車業更具優勢的做法。也就是採取靠行的業者可以全權控制旗下的車輛與駕駛員,在不用踏入高門檻遊覽車業的前提下,省東、省西、以擴大利潤。

【觀光】蝶戀花事故之後,遊覽車「靠行」仍然盛行,旅遊風險依舊存在

若再進一步觀察駕駛員的薪資,2019年的調查數據中顯示,靠行駕駛員平均每月薪資(包含每月底薪、獎金及額外收入)3.7萬元,非靠行駕駛員薪資則有4.3萬元,相差6千元;而觀察20132015、以及2017年的數據,靠行駕駛員的薪資則是低於非靠行者約2千至4千元之間。姑且不論駕駛員的勞動時數和其他勞動條件,光是長期以來靠行駕駛員的偏低薪資,就足以讓採取靠行的業者擴張遊覽車的利潤空間,也就遑論若將省錢的腦袋動到其他費用之上,會有更好的效果。總之,只有在發生事故時,我們才會知道:原來是虧了駕駛員、爽了老闆、傷了消費者。

【觀光】蝶戀花事故之後,遊覽車「靠行」仍然盛行,旅遊風險依舊存在

立法院於20199月提出遊覽車司機籌組運輸合作社」議題,企圖解決法規監理、消費者保護、以及靠行駕駛員的勞動權益。但隨著業者、學界的反對、以及2020年深陷新冠肺炎疫情的陰霾,遊覽車與靠行的議題,似乎也隨之暫時消失。然而,遊覽車靠行制度所產生的潛在風險依然存在,不論是站在觀光產業的發展、遊覽車業的法規監理、勞動保障、甚至是消費者保護的立場,遲早都該面對且解決的問題,為何不趁著觀光產業正因疫情而「休息」的時間裡,徹底整頓一番。當觀光產業重新恢復生機時,遊覽車業即能以較低的風險和健康之姿,接待國內外的旅客。

附註:交通部「遊覽車營運狀況調查」為每兩年執行且發布一次的調查報告。本文所引用20092011201320152017、以及2019年之數據,皆是於隔年(20102012201420162018、以及2020)3~6月間所執行之調查、且於10月底發布。

資料來源:交通部「遊覽車營運狀況調查」、全國法規資料庫「汽車運輸業審核細則」、立法院

新聞資料來源:端傳媒上報ETtoday


【一鍵閱讀所有「觀光產業數據追蹤」相關文章】

【一鍵閱讀所有「觀光業產業經濟」相關文章】

【一鍵閱讀所有「飯店業產業經濟」相關文章】

【一鍵閱讀所有「餐飲業產業經濟」相關文章】

【一鍵閱讀所有「零售業產業經濟」相關文章】

【一鍵閱讀所有「信用卡產業經濟」相關文章】

【一鍵閱讀所有「企業/產品策略」相關文章】

【一鍵閱讀所有「高齡化」相關文章】

【一鍵閱讀所有「飯店品牌」相關文章】

【一鍵閱讀所有「住宿體驗」相關文章】

【一鍵閱讀所有「飛行體驗」相關文章】

【一鍵閱讀所有「文化體驗」相關文章】

【一鍵閱讀所有「旅行體驗」相關文章】

【一鍵閱讀所有「不是產經類」相關文章】

【一鍵閱讀所有「關鍵評論網街頭產業觀察專欄文章】

【更多內容,請關注「海森飽嗝財經筆記」】

FB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hysunburgersnote/

部落格@blogspothttps://hysunburger.blogspot.com/

部落格@Mediumhttps://medium.com/海森飽嗝財經筆記

Twitterhttps://twitter.com/hysunburger

Google新聞追蹤訂閱

【版權聲明】未經「海森飽嗝財經筆記」授權,切勿轉載本站圖文。「本站」包含「海森飽嗝財經筆記」臉書專頁、「海森飽嗝財經筆記」部落格@blogspot、「海森飽嗝財經筆記」部落格@Medium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信用卡】發卡銀行不是吃素的—etoro出金實例看到撸羊毛的風險

【體驗】台北飛峇里島哩程票,國泰航空商務艙及貴賓室(上)

【飯店】關於飯店業的Loyalty Program(一)--不太淺淺地談台灣高端飯店不太算忠誠度計畫的Loyalty Program:餐飲折扣會員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