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包含「主計處」標籤的文章

【觀光】2019年的總體經濟氣氛就是沒有樂觀理由

圖片
主計處於 2019/5 發布 2019 年 GDP 年增率最新預測,再次下調全年 GDP 年增率,由 2.27% 下調為 2.19% 。其中,第 1 季及第 2 季已無法保住 2% 年增率,而且下調幅度顯著;儘管第 3 季和第 4 季的 GDP 年增率往上走揚,且第 3 季僅微幅下調、第 4 季微幅上調,但由於只是預測性質,未來變數仍多,僅供參考。 而民間消費年增率亦再度下修。全年民間消費年增率由 2.18% 顯著下調為 2.02% 。儘管民間消費年增率是逐季上揚,但民間消費年增率皆低於 GDP 年增率,這意味者民間消費年增率身為整體 GDP 的一環,但內需消費可能較外需更為冷卻。 目前看起來,中美貿易戰的不確定性會影響出口外需的成長動能。經濟颳起冷風,也會讓消費者逐漸感到寒意,進而國內消費信心疲弱,導致民間消費縮手。另外,國內又將進入總統大選期,國內政黨、以及國際和兩岸政治的角力,也會影響到消費者對於短期未來的看法。 或許,你會疑惑,這跟觀光產業有甚麼關係?我的回答是:中美貿易戰 → 貿易關稅壁壘 ( 目前還在演這階段 )→ 國際貿易萎縮 ( 台灣有近半 GDP 是靠國際貿易,且大量仰賴半成品出口中國、然後轉銷全世界 )→ 台灣經濟成長受挫 → 跨國商務活動降低 → 消費信心低迷、看緊荷包 → 觀光 / 旅遊 / 住宿相關產業受到衝擊。 至於衝擊的強烈會是甚麼程度,這就不一定了。未來還有太多的變數,在企業經營及面對市場負面衝擊干擾,不得不更加謹慎! 【延伸閱讀】 (2019/04/02) 【總經】總體經濟、兩岸政策、政府補貼…任何大小事一有波動,住宿餐飲業經理人立馬心驚驚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 資料分析製圖:海森飽嗝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 資料分析製圖:海森飽嗝

【餐飲】台灣人真的很愛吃,而且無視外食物價指數成長,餐飲營業額總是年年擴張

圖片
根據經濟部統計處「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統計調查」、觀光局「觀光旅館營運統計月報」及「一般旅館營運統計月報」, 2018 年全年台灣餐飲市場規模約 5,139 億元。過去 10 年皆呈現成長趨勢。旅館業餐飲 ( 包含觀光旅館及一般旅館餐飲 ) 營業額僅占其中的 8% ,也就是大約 417 億元 ( 觀光旅館 269 億元、一般旅館 148 億元 ) 。且受到旅館產業不景氣,且觀光旅館餐飲多屬高價,在消費信心疲弱的狀態下,自然縮手高價餐飲,因此,近三年旅館業餐飲營收年增率僅能維持平盤。換句話說,整體餐飲業成長的動力來自於廣大的非旅館業餐飲。 我們通常會認為:當物價越來越高,消費者會更精打細算、甚至縮手。但看起來,似乎不是這樣。當我們把餐飲營業額年增率和外食物價指數年增率擺在一起看,我們會發現餐飲業營業額年增率高於外食物價指數年增率,這顯示出消費者根本無視於物價上漲,仍然持續擴張外食支出。這完全與我們的想像有點背道而馳。 資料來源:觀光局「觀光旅館營運統計月報」、 「一般旅館營運統計月報」 ;經濟部統計處「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統計調查」;行政院主計處「消費者物價指數 ( 外食物價指數 ) 」 資料分析製圖:海森飽嗝 而根據主計處於 2016 年發佈的「外食人口調查」,台灣 13~64 歲的消費者中,逾 1,200 萬為「三餐」皆外食的人口。其中,午餐外食人口占比最高、人口數最多 (80% 、 1,410 萬人 ) ,主要反映上班族午餐外食的生活型態。但早餐、晚餐等與居家生活連結的餐期,仍有逾千萬人口外食,顯示「少開伙」、「買外面」是台灣消費者主要的飲食習慣。這個調查數據已經是 2016 年前的久遠時代,依據餐飲業營業額逐年成長的狀況來推測,假如現在再做一次類似的調查,台灣的外食人口、外食頻率、甚至是外食消費金額可能會更為提高。 資料來源:主計處「外食人口調查」 (2016) 資料分析製表:海森飽嗝 所以,你們愛不愛吃呢!我是很愛啦!假如善用一些餐飲業者與銀行或信用卡業者的促銷合作,可以讓我吃得好又省得靈巧。由於台灣外食消費力驚人,這大概也是為什麼信用卡業者與餐飲業者間能有緊密的合作。但關於是如何緊密,改天再來分享我對於信用卡業者與餐飲業者間合作模式的觀察。 【延伸閱讀】 (2019/04/12) 【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