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以疫情衝擊觀光產業的角度來閱讀「觀光局2019年臺灣旅遊狀況調查報告」
附上資料來源:2019年國人旅遊狀況調查、2019年來台旅客消費及動向調查
交通部觀光局於2001年起每年執行「國人旅遊狀況調查」、2008年起每年執行「來台旅客消費及動向調查」。我們可以從每年度的調查裡,看到市場客源、旅遊動向、消費力道的改變,長期且緩慢的變化。但今年(2020年)的新冠病毒疫情,衝擊到國內外的觀光產業和跨國流動,也讓2019年的調查數據變成「僅供參考」,在疫情期間的旅遊需求與動向,完全無法細緻掌握。
尤其是台灣處於疫情防控狀況良好,在出國旅遊不可行的狀態下,國旅市場出線較以往截然不同的商機。而當我們期待國人將原本預計投注在出國遊玩的資源,轉向投注在國內旅遊,但這群人、這群資源長得是甚麼模樣(也就是Target Audience)?他們若轉向投入更多的國內旅遊,又會是呈現怎樣的旅遊行為的樣貌?國內的觀光產業鏈又有機會抓到多少商機?這些問題的答案,攸關如何為這群人搬出有吸引力的產品。當然,也許分析的結果是一如往常,只是在沒有研究數據的支持下,我們對於「出國旅遊的資源轉向國內旅遊」的這個假設前提,仍會是處於一片模糊的狀態。
關於觀光局所發布的這兩個調查報告,我就不做詳細摘要,有興趣的看倌,就請自行上網下載全文檔案。以下僅針對「2019年國人旅遊狀況調查」中,挑出國人兼有國外及國內旅遊的相關數據,來大致理解「出國旅遊的資源轉向國內旅遊」的商機在哪?當然,鮮少的數據,只能看到一個非常模糊的輪廓。
▲2019年國人有進行國旅的比例為91.1%、有進行出國旅遊的比例為35.2%。沒有國內旅遊、但有出國旅遊占國人1.7%;有進行國內旅遊、且有出國旅遊者占國人33.5%。因出國而減少國旅旅次:整體(31%)、20~40歲年輕人(40%)、65歲以上銀髮族(18%)。
圖片來源:觀光局<中華民國108年臺灣旅遊狀況調查報告> |
▲無出國旅遊者的國旅概況:國旅平均支出(2,240元)、國旅天數(1.49天)→國旅的第一主力:只專注在國內旅遊,占全體國人57.6%,所以在疫情期間,國旅行為有較大機會是維持以往的行為模式。
▲有出國旅遊者的國旅概況:國旅平均支出(2,884元)、國旅天數(1.62天)→國旅的第二主力:此類型國人占全體33.5%,較有旅遊消費力,但可能會因出國旅遊的安排,減少國旅的次數;在疫情當下,屬於能將國外旅遊的資源轉投注在國旅的潛力族群。這群人的出國旅遊平均支出(46,364元)、出國夜數(6.89夜)。
▲無國內旅遊者的出國旅遊概況:出國旅遊平均支出(51,535元)、出國夜數(9.44夜)→完全專注於出國旅遊,此類型的國人僅佔全體國人不到2%的比例。在疫情期間,由於無法出國旅遊,而此類國人願意移轉多少口袋裡的資源轉投注在國旅上,尚屬未知。但相信此類國人的旅遊消費力最佳,對於旅遊品質的期待也會更高。
觀光局所公布的整份報告中,若是以「疫情衝擊觀光產業的角度」來閱讀,僅能得到以上幾項資訊。我們對於「能將國外旅遊資源投注在國旅」的客源群體輪廓,仍然非常模糊;他們的旅遊行為(偏好去哪裡、如何安排)、願意投注的資源(時間、金錢)更是未知。在對於目標群體屬於一切未知的狀態,我們期待將出國旅遊的資源投注在國旅、能夠為今年的國旅再多創造2,200多億(據聯合新聞網報載)的產值,也只是喊空話和亂槍打鳥。
當然,現在講這些事都有點後見之明。真要面對危機、掌握危機背後的商機,得在今年第1季底或第2季初,就得做一份調查,更深入地瞭解市場狀態的轉變。以現在的時間點而言,也許觀光局的這份調查資料原始檔,可以再做進一步的分析,滿足以「疫情衝擊觀光產業的角度」來理解市場現況的需求。而觀光產業的相關業者能有更深入的資訊,做更佳的產品安排和布局。
【延伸閱讀】
(2019/10/14)【觀光】來自觀光局的年度調查(2018)—台灣人還是喜歡出國玩,國旅政策補助的效益有限
【一鍵閱讀所有「觀光產業數據追蹤」相關文章】
【一鍵閱讀所有「觀光業產業經濟」相關文章】
【一鍵閱讀所有「飯店業產業經濟」相關文章】
【更多內容,請關注「海森飽嗝財經筆記」】
FB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hysunburgersnote/
部落格@blogspot:https://hysunburger.blogspot.com/
部落格@Medium:https://medium.com/海森飽嗝財經筆記
Twitter:https://twitter.com/hysunbur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