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2022年信用卡市場的現象與趨勢

 

【信用卡】2022年信用卡市場的現象與趨勢

觀察2021年的信用卡發卡狀態、以及各發卡銀行對於卡片優惠權益的調整,在2022年裡將會延伸出幾個現象;而在發卡銀行的集體操作、以及消費者用卡行為的互為因果間,以往各家發卡銀行搶發神卡的現象也將停歇,消費者(或持卡人)最在意的高現金回饋率也將逐漸消失。一切都將回歸常軌,peace

首先,先來回顧2021年所觀察的現象與趨勢。2021年初的文章「2021信用卡市場權益優惠變動趨勢」中,提出信用卡產業的7個現象與趨勢:「低門檻頂級信用卡權益限制更多」、「免年費信用卡優惠越趨緊縮」、「正牌的行動支付聯名卡已經式微」、「現金回饋無腦卡將回歸市場目光」、「消費場景越切越細緻助長特定通路功能卡」、「飛行哩程卡更專注於國內消費回饋」、「開始朝向灌注ESG環境永續概念」等,7個現象與趨勢多有實現。整個產業與市場在歷經一年多的來的發酵,不僅是延伸去年的產業發展脈絡,消費者(或持卡人)也將因此重塑用卡行為。

尤其是在2021年即出現幾個現象:行動支付聯名卡的現金回饋率開始下修、指定消費場景越切越細、更多的高現金回饋率信用卡設定低消門檻。這幾個現象迫使著消費者(或持卡人)不得不重新檢視用卡行為,為老資格的無腦卡帶來勝出契機。

一、行動支付也成為回饋通路,行動支付聯名卡的存在感更為降低

以往,行動支付聯名卡(尤其是街口或LINE Point相關),總是能給予更高現金回饋率、且回饋無上限、無條件,吸引消費者(或持卡人)申辦。但好日子總是不長久,從中信LINE Pay聯名卡的全通路3%無上限、一路下修到1%;聯邦賴點卡也同樣縮水、需要綁定聯邦銀行帳戶才得以有2%回饋(若無綁定則僅剩1.5%);街口聯名卡則設立了低消門檻、限定消費日才得以取得高額現金回饋;富邦J/JU卡則是少數為時綁定LINE Pay消費3%

但同時,許多銀行卡(非行動支付聯名卡)也將行動支付視為一種回饋通路,例如玉山U Bear卡將行動掃碼支付視為網購通路(3%)、以及即將殞落的匯豐匯鑽卡特別將街口支付列為回饋通路(3%);甚至是許多以消費通路場景作為回饋認定的信用卡,透過行動支付(不論是掃碼或感應)同樣給予高回饋(通常是3%),例如:國泰世華Cube、台新玫瑰Giving…等等。

當行動支付聯名卡的回饋率越來越平庸,回饋的消費場景、甚至是低消門檻和回饋最高限額與其他銀行卡越趨相近時,行動支付聯名卡的存在感將越來越低。對於消費者而言,替代性越多,就越不需要行動支付聯名卡。電商聯名卡也是同理可證。

二、指定消費場景越切越細,消費者(或持卡人)刷卡時將更花大腦

發卡銀行在設計信用卡產品時,一定會覺得自己很貼心地為消費者區分消費場景和相對應的回饋。但在歷經幾年的產業發展,只會看到越來越走火入魔的現象。以永豐大戶卡為例,食衣住行育樂都被規劃涵蓋,但每一個消費場景範疇卻又限定特定廠商;最新的案例則是國泰世華Cube卡,直接在一張卡片中區分三種範疇的消費場景,消費者必須自行切換才得以獲得相對應的刷卡回饋。

儘管如此地切分消費場景,相對應給予更高的刷卡回饋,的確能讓消費者有更想使用的誘因,但當消費者手中的信用卡都是如此的產品設計,消費者必須要有強大的處理功能的大腦,才得以在幾秒的時間內,決定在某個場合掏出某張信用卡。但一般消費大眾有辦法負荷如此細緻的精算和思考嗎?我想,最終發卡銀行依然得依賴消費者的用卡慣性:藉由剛開始的高回饋率來搶佔消費者的皮夾或行動支付的卡夾空間,當消費者已經習慣用某張卡處理大多的消費場景時,再來透過溫水煮青蛙的模式來調整或調降回饋模式,進而讓消費者的使用慣性來延續特定信用卡的生命。

而當我們發現發卡銀行在調降回饋率、降低回饋上限、限縮回饋通路、甚至是拉高低消門檻時,就可以解讀為:好了!賠夠了!可以讓卡友的使用慣性來養活這張卡好一陣子囉!

三、縱使是高回饋率,設定低消門檻促使神卡殞落

設定低消門檻一直是消費者最哀號的回饋機制。最初,我們可以在中信紅利相關信用卡身上看到這個制度,當期帳單金額要達到3千元以上才得以回饋紅利點數。近幾年,高額現金回饋率的信用卡也採用這樣的機制,例如:國泰世華KOKO卡的5千元、台新雙狗卡的5千元、永豐幣倍卡的2千元等等,這幾張卡在沒有設下低消門檻前,都是一代神卡,但當設下門檻後,殞落之名不脛而走。儘管高額回饋仍在,但切分細緻的消費場景、以及原本就有的回饋上限,所有的遊戲規則合併在一起,就是數百字、甚至是數千字的「注意事項」,這對消費者而言又是種沉重的大腦負擔。

上述三種現象會讓部份較「敏感」的消費者,產生用卡時的困擾。當大腦覺得手上信用卡的使用規則越來越無法有系統地整理、記憶、和隨手使用時,消費者將會開始尋求更為簡易的替代方案。例如:原本從行動支付聯名卡尋求更高的回饋率,當更容易取得替代產品時,相關卡片就OUT!回饋場景越切越細、回饋限制越設越多、大腦負擔越來越大時,以往的神卡產品也將跟著OUT!取而代之的,反而就是那幾張多年不變的無腦回饋,例如:匯豐現金回饋卡的1.22%、星展Live Fresh1.2%、元大鑽金卡的1.2%,又或者是即將併入星展的花旗現金回饋plus2%

他們共同的特徵是:產品剛上市時是多麼地橫空出世,但在其他神卡們來來去去的過程裡,曾被嫌棄回饋率太低、太不值,但當所有的神卡逐一殞落後,最終,消費者的用卡行為仍會將目光轉向這種無腦神卡。畢竟,越來越複雜的刷卡遊戲規則已經不是大多消費者能夠簡單應付,因此,「現金回饋無腦卡將回歸市場目光」也就回歸到2021年所提到的市場趨勢。

疫情的這兩年裡,物流和晶片荒影響各個產業,也包括信用卡。預期在2022年裡,由於晶片的缺乏,各大發卡銀行應該會減少發行新信用卡,甚至是會控制回饋率來平衡發卡數量與利潤。在缺少發卡銀行競相發新卡、發神卡的前提下,消費者要掏哪張卡出來刷的行為,將會被信用卡的遊戲規則所圈定。消費者的大腦越是發懶,越是老派無腦卡勝出的契機。

最後,順帶一提。特定消費場景的高回饋開始往3%靠攏;回饋的趴數越高、回饋金額的上限越低;3%將是無回饋上限的校正回歸基準線。無特定消費場景(國內一般消費)的高回饋開始往1.2%收攏;外商銀行給在1.2%~1.5%之間,例如:匯豐1.22%、星展1.2%1.5%,本土發卡行則是1%。一般消費納入保費、又有高額現金回饋的信用卡越來越少,通常是外商發卡行所定義的一般消費才會納入保費,渣打不含保費、匯豐維持1.22%、星展eco卡給到1.5%、花旗的2%(但明年將併入星展);本土發卡行則大多採用活動優惠的形式,例如:聯邦M卡的1.5%、永豐多張卡的1.2%;總之,往後保費若能有1.2%以上的回饋率,都可堪稱保費神卡。

 

【一鍵閱讀所有「觀光產業數據追蹤」相關文章】

【一鍵閱讀所有「觀光業產業經濟」相關文章】

【一鍵閱讀所有「飯店業產業經濟」相關文章】

【一鍵閱讀所有「餐飲業產業經濟」相關文章】

【一鍵閱讀所有「零售業產業經濟」相關文章】

【一鍵閱讀所有「信用卡產業經濟」相關文章】

【一鍵閱讀所有「企業/產品策略」相關文章】

【一鍵閱讀所有「高齡化」相關文章】

【一鍵閱讀所有「飯店品牌」相關文章】

【一鍵閱讀所有「住宿體驗」相關文章】

【一鍵閱讀所有「飛行體驗」相關文章】

【一鍵閱讀所有「文化體驗」相關文章】

【一鍵閱讀所有「旅行體驗」相關文章】

【一鍵閱讀所有「不是產經類」相關文章】

【一鍵閱讀所有「關鍵評論網街頭產業觀察專欄文章】

  

 【更多內容,請關注「海森飽嗝財經筆記」】

FB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hysunburgersnote/

部落格@blogspothttps://hysunburger.blogspot.com/

部落格@Mediumhttps://medium.com/海森飽嗝財經筆記

Twitterhttps://twitter.com/hysunburger

【版權聲明】未經「海森飽嗝財經筆記」授權,切勿轉載本站圖文。「本站」包含「海森飽嗝財經筆記」臉書專頁、「海森飽嗝財經筆記」部落格@blogspot、「海森飽嗝財經筆記」部落格@Medium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信用卡】發卡銀行不是吃素的—etoro出金實例看到撸羊毛的風險

【體驗】台北飛峇里島哩程票,國泰航空商務艙及貴賓室(上)

【飯店】關於飯店業的Loyalty Program(一)--不太淺淺地談台灣高端飯店不太算忠誠度計畫的Loyalty Program:餐飲折扣會員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