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包含「外食」標籤的文章

【餐飲】外食物價指數低成長,餐飲消費支出顯著增加!疫情下降低人與人連結的消費景象

圖片
  疫情的三級警戒自 5 月 15 日雙北市實施以來,已經持續兩個月。街道上的人流、車流急遽減少,靠著人流支撐的商圈店面,生意受到嚴重衝擊。根據經濟部統計處「 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統計調查 」, 2021 年 5 月份餐飲業營業額為 502 億元,年減 19% ;僅不到兩週的三級警戒,就足以導致餐飲業有如此嚴重的衰退,很難想像 6 月份的餐飲業會是衰敗成甚麼景象。另外, 5   月份整體零售業營業額為 3,096 億元,儘管維持成長、年增率 2.8% ,但若觀察其中各行業別的狀態,則發現容易「群聚」的百貨公司營業額年減 28.3% ,而能讓消費者在「線下」及「線上」補充物資的超級市場 (35.7%) 和非店面零售業 (23.8%) 則有顯著的成長。 疫情風險的提升,頓時改變消費者的日常行為,形成一種「能待在家裡、就不要出門、並且減少人與人之間的連結」的行為指引。假若真逼不得已得出門,則是盡可能地把外出的風險保留給工作或採買物資,前者是冒著風險賺錢「養家」,後者則是冒著風險消費以「糊口」。或許,我們已經觀察到商圈中許多餐飲或零售業者閉門歇業,感受到實體經濟 「被暫停」的不便與無奈,也體會到生活中的大小事大多都能在「線上」解決,但卻還沒發現:我們的日常生活成本正逐漸攀升,並且是超越官方數據所帶來的感受。 根據 行政院主計總處 所發布的資料, 2021 年 5 月份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為 2.48% ,是自 2013 年 2 月以來年增率最高的紀錄。若我們把觀察的區間縮小,可以清楚地發現整個 2020 年間,消費者物價指數大多呈現負成長的狀態,一直到 2021 年 2 月份,年增率開始逐月攀高。再進一步把 「外食物價指數」挑出來,則會發現儘管逐月的年增率皆為正數,但自 2021 年 2 月份起,年增率卻是低於總指數。換言之,習於 一日三餐吃外面的消費者 ,理論上應該對於餐費支出的上揚較無明顯感受。但在疫情的三級警戒期間,在家外食的餐費支出,實際上卻可能是大幅提升。 把外食「送」到家:平台佣金、物流配送,拉高消費者外食成本 餐飲業者在疫情警戒期間,為了求生存,不得不將 「內用」的 營運模式,轉變為外送或外帶。以 「 外送 」的模式來說,由於絕大多數的業者沒有自營的外送團隊或車隊,因此,加入外送平台 ( 諸如: UberEats 、 Foodpanda) 是拓展外...

【餐飲】台灣人真的很愛吃,而且無視外食物價指數成長,餐飲營業額總是年年擴張

圖片
根據經濟部統計處「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統計調查」、觀光局「觀光旅館營運統計月報」及「一般旅館營運統計月報」, 2018 年全年台灣餐飲市場規模約 5,139 億元。過去 10 年皆呈現成長趨勢。旅館業餐飲 ( 包含觀光旅館及一般旅館餐飲 ) 營業額僅占其中的 8% ,也就是大約 417 億元 ( 觀光旅館 269 億元、一般旅館 148 億元 ) 。且受到旅館產業不景氣,且觀光旅館餐飲多屬高價,在消費信心疲弱的狀態下,自然縮手高價餐飲,因此,近三年旅館業餐飲營收年增率僅能維持平盤。換句話說,整體餐飲業成長的動力來自於廣大的非旅館業餐飲。 我們通常會認為:當物價越來越高,消費者會更精打細算、甚至縮手。但看起來,似乎不是這樣。當我們把餐飲營業額年增率和外食物價指數年增率擺在一起看,我們會發現餐飲業營業額年增率高於外食物價指數年增率,這顯示出消費者根本無視於物價上漲,仍然持續擴張外食支出。這完全與我們的想像有點背道而馳。 資料來源:觀光局「觀光旅館營運統計月報」、 「一般旅館營運統計月報」 ;經濟部統計處「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統計調查」;行政院主計處「消費者物價指數 ( 外食物價指數 ) 」 資料分析製圖:海森飽嗝 而根據主計處於 2016 年發佈的「外食人口調查」,台灣 13~64 歲的消費者中,逾 1,200 萬為「三餐」皆外食的人口。其中,午餐外食人口占比最高、人口數最多 (80% 、 1,410 萬人 ) ,主要反映上班族午餐外食的生活型態。但早餐、晚餐等與居家生活連結的餐期,仍有逾千萬人口外食,顯示「少開伙」、「買外面」是台灣消費者主要的飲食習慣。這個調查數據已經是 2016 年前的久遠時代,依據餐飲業營業額逐年成長的狀況來推測,假如現在再做一次類似的調查,台灣的外食人口、外食頻率、甚至是外食消費金額可能會更為提高。 資料來源:主計處「外食人口調查」 (2016) 資料分析製表:海森飽嗝 所以,你們愛不愛吃呢!我是很愛啦!假如善用一些餐飲業者與銀行或信用卡業者的促銷合作,可以讓我吃得好又省得靈巧。由於台灣外食消費力驚人,這大概也是為什麼信用卡業者與餐飲業者間能有緊密的合作。但關於是如何緊密,改天再來分享我對於信用卡業者與餐飲業者間合作模式的觀察。 【延伸閱讀】 (2019/04/12) 【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