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店】飯店業者轉型當商辦房東?瞭解商辦業態,才知跨業風險

【飯店】飯店業者轉型當商辦房東?瞭解商辦業態,才知跨業風險
 

2016年陸客來台觀光的人次大幅減少後,台灣飯店產業的供需問題隨之浮上檯面。儘管2016年至今,不時地會出現有多少飯店物件求售,但實質上真正退出市場的業者僅屬少數,換言之,供給量變化不大,但需求量卻因區域而有極大的差異,尤其是2020年至2021年間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各區域間(尤其是都會與度假區)的飯店需求差異更為明顯。(本站分析:2021Q1觀光旅館營運統計RevPAR道盡台灣飯店業30年風雨興衰) 

既然飯店業的需求不振、供給又不減,整個處於失調的狀態,擁有飯店物件或土地的業主們,開始思考下一步的安排。建築物本體已經很高齡的一些飯店品牌,諸如:馥敦飯店南京館、六福客棧、神旺大飯店、台北國賓飯店等等,趁著「危老都更」的容積獎勵,申請改建,其中,馥敦飯店南京館在改建後將掛上Hyatt Centric、六福客棧在改建後將成為商辦大樓、神旺及台北國賓則尚在規劃中,但應該不出飯店、商辦、豪宅、或者混和的型態。(新聞連結經濟日報) 

另外,在2016年至2017年間,即傳出許多業主要將閒置的商用不動產用地,釋出蓋飯店。最有名的就是富邦集團所擁有、東區最貴籃球場,最初是規劃將掛上奢華飯店品牌「瑰麗」(Rosewood),之後幾經變動,一直在蓋飯店、蓋商辦兩個選擇間游移,最終是拍板定案蓋商辦。而皇翔建設原訂在台北車站再建一棟「萬麗酒店」(Renaissance Hotel)最終改為興建商辦。(新聞連結工商時報) 

面對飯店產業逆風,飯店業背景的業主也想蓋商辦當房東

在過去幾年裡,許多擁有土地或建物的業主(大多都是具有壽險或建商身份)常會以「飯店」做為主要規劃,反映出業主對於台灣觀光產業(Inbound)景氣的看好程度;但隨著產業景氣下滑,還沒動土、還沒興建的案子,也都開始做計劃變更。「商辦」,則是回到業主們最擅長的老路。但也有不少飯店業背景的業主,看著產業景氣下滑,也思考著在新建或改建後能踏入「商辦」的領域,甚至期望能運用自身在飯店服務業的優勢,打造出「不同的」商辦型態。 

但隔行如隔山,儘管「商辦」當房東的身份看似簡單,不同的業態,總是以不同的面貌在運作。接下來就來大致瞭解台灣商辦的營業型態,以及其中的小細節。 

在台灣的商辦市場中,主要有三種角色:房東、商辦空間營運業者、承租戶。而依據提供服務內容的差異,大致可以區分為三類:傳統商辦、商務中心、以及共享工作空間(Co-working Space) 

【飯店】飯店業者轉型當商辦房東?瞭解商辦業態,才知跨業風險

房東:大多擁有壽險、金融、或者建商背景。它們大量地在商業精華區獵地、養地。蓋成商辦後,當房東收租金。在疫情前,常有A辦空置率低、租金逐漸提升的新聞,當當A辦供給不足成為產業界普遍的共識,而大多品牌飯店也都位居熱門商圈,因此促成一些飯店業者在危老改建後,決定踏入商辦的領域。期望能當個簡單的「房東」,而跳脫飯店業青筍筍氣色。 

傳統商辦要拚門面、拚氣勢,才能撐起A辦的租金價格

傳統商辦:房東所擁有的「商辦」會依地段區位不同、是否良好管理、是否為純辦公大樓、單樓層面積是否有300坪以上、足夠停車空間、產權持有是否單純等條件,設定A/B/C辦租金價格。例如:A辦的建物年齡要低於10年、位在極佳的辦公商圈、要獨立產權且管理完善、單層樓地板面積要300坪以上,甚至是大廳門面、車道、停車位、電梯等等,都有所要求,才足以稱為A辦。承租對象主要為一般企業,少數商務中心或共享工作空間會承租A辦或B辦;並且由承租戶自行規畫內部的空間運用與配置。 

【飯店】飯店業者轉型當商辦房東?瞭解商辦業態,才知跨業風險

商務中心的核心價值是提供「微型企業」的辦公空間和短租的商務會議需求

商務中心:傳統商務中心大多向房東承租商辦,自行規劃裝潢後,以空間產品對外租給企業。通常承租B辦,以控制租金成本。主要提供個人辦公空間、會議室/茶水間/影印間…等公共空間。會議室等公共空間出租以「時租」、「日租」為主,獨立辦公空間則以「月租」(包套)為主。附櫃台接待、秘書服務。 

平均每人(每座位)NT$ 6,000~8,000元,每人辦公空間加分攤公共空間坪數大約為1坪。會議室出租(時租/日租)通常一日分為早//晚三區段,每區段以3~4小時為單位;依坪數/座位數訂價,主要出租對象為外部一般企業進行會議或活動,另提供個人辦公室承租戶免費(或部分免費)使用。租金則包含AV器材使用,以及由商務中心派員協助操作器材。 

商務中心已經是商辦市場中,常見的產品或服務。主要還是以傳統的商辦思維,做微型企業的辦公空間的生意。 

共享工作空間的核心價值是塑造產業社群

共享工作空間(Co-working Space):同樣是向房東承租後自行裝潢,再做出租。以往承租B辦以控制租金成本,近來風行承租A(例如:徳事商務中心承租台北101和南山廣場等等、雷格斯承租國泰置地和華新麗華大樓等等),更大的空間、提供氣派門面。意在創造能容納超過百人以上的公司員工,打造產業聚落與社群的氛圍。 

一般商務中心所提供的個人辦公空間、會議室/茶水間/影印間/餐飲/AV…等硬體設備,共享工作空間也都會提供,但最主要是共享工作空間業者會配置community manager,透過舉辦活動、或產業社群的轉介,提升內部租客間與外部產業間的連結。共享工作空間對外出租牌價大約是其每坪承租價的5~6倍,但由於A辦的租金較高,因此,Co-Working Space每月每人每坪的價格也較高。會考驗承租公司的財務接受度。 

【飯店】飯店業者轉型當商辦房東?瞭解商辦業態,才知跨業風險

共享工作空間會在台灣興起,主要是由於台灣新創業者開始有國際資金投注,新創業者開始模仿矽谷新創聚落的模式,期望資源、社群的互動與整合。然而,許多小型新創公司缺錢、缺辦公空間、缺社群資源;但資金可由政府或資本市場籌措,空間可跟政府承租(例如:金管會也釋出空間成立Fintech聚落),唯欠缺產業社群(人脈/技術/資金)的連結與互動。因此,共享工作空間的核心價值在於產業社群的塑造,例如:活動/論壇/產業資源的介接。 

飯店業者轉型當商辦房東,心態與專業上的調整將是最關鍵的風險

2016年以前,許多傳統商辦的大房東(諸如:國泰、富邦、皇翔),嘗試踏入飯店領域。國泰在飯店業著專業經理人操持下,開出慕軒(Madison Hotel)和逸(Hotel Cozzi),在面對產業景氣的逆風時,是否順遂,就如人飲水、冷短自知。而富邦在開出富邦藝旅(Folio Hotel)後,儘管在台北市遼寧街和信義區最貴籃球場等兩地,皆曾有飯店事業的規畫,但最終都喊停、改作商辦或賣場。而皇翔建設的台北士林萬麗在產業逆風中開幕後,旗下所有飯店事業規劃皆喊停。跨產業,本就是一道門檻或風險,尤其是一棟飯店從規劃到開幕營運,至少需要三、四年以上的時間,這其中的環境變因,很難掌握。

相對的,飯店業者要轉型當商辦房東,也同樣面對環境的風險。在2018年底時,即有飯店產業大老認為飯店可能變辦公樓(中央社蘋果新聞網);現在來到2021年,儘管A辦市場仍緊俏,但飯店業者轉型當商辦房東,能否在商辦建築本體的規劃上,能與傳統商辦房東競爭?又或者想為自己的商辦事業增添一些飯店「服務」的元素,是否能抓到如商務中心和共享工作空間的核心精隨?心態與專業上的調整,會是環境變因外,更關鍵的風險。 

【一鍵閱讀所有「觀光產業數據追蹤」相關文章】

【一鍵閱讀所有「觀光業產業經濟」相關文章】

【一鍵閱讀所有「飯店業產業經濟」相關文章】

【一鍵閱讀所有「餐飲業產業經濟」相關文章】

【一鍵閱讀所有「零售業產業經濟」相關文章】

【一鍵閱讀所有「信用卡產業經濟」相關文章】

【一鍵閱讀所有「企業/產品策略」相關文章】

【一鍵閱讀所有「高齡化」相關文章】

【一鍵閱讀所有「飯店品牌」相關文章】

【一鍵閱讀所有「住宿體驗」相關文章】

【一鍵閱讀所有「飛行體驗」相關文章】

【一鍵閱讀所有「文化體驗」相關文章】

【一鍵閱讀所有「旅行體驗」相關文章】

【一鍵閱讀所有「不是產經類」相關文章】

【一鍵閱讀所有「關鍵評論網街頭產業觀察專欄文章】

 

【更多內容,請關注「海森飽嗝財經筆記」】

FB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hysunburgersnote/

部落格@blogspothttps://hysunburger.blogspot.com/

部落格@Mediumhttps://medium.com/海森飽嗝財經筆記

Twitterhttps://twitter.com/hysunburger

Google新聞追蹤訂閱

【版權聲明】未經「海森飽嗝財經筆記」授權,切勿轉載本站圖文或供營利行為之用。「本站」包含「海森飽嗝財經筆記」臉書專頁、「海森飽嗝財經筆記」部落格@blogspot、「海森飽嗝財經筆記」部落格@Medium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信用卡】發卡銀行不是吃素的—etoro出金實例看到撸羊毛的風險

【體驗】台北飛峇里島哩程票,國泰航空商務艙及貴賓室(上)

【觀光產業數據追蹤】2020Q2:台灣觀光旅館營運統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