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最新文章

【日惹隨筆】在日惹,擁有一台摩托車有多重要?

圖片
  本來想寫一篇關於:在日惹,擁有一台摩托車有多重要?但依據過往的寫作經驗,我一定會找很多數據、資料,來證明或否定我的主題觀點。但一方面是我現在太懶了,另一方面,學校的課程 coordinator— Pak Rudi 提醒我,要 pelan-pelan (slowly 、慢點兒 ) ,所以,硬拖個人下水背書,我還是輕鬆地寫點東西就好。 但既然都要寫了,先把查到的資料順帶記錄一下。 截至 2013 年底,全印尼 15 歲以上人口約 2.13 億人, 15 至 25 歲青年人口則占約 20% 、約 4 千 5 百萬人。全印尼 15 歲以上人口失業率約 5.3% 、而青年失業率則為 22% 。日惹的狀況就好多了。全日惹特區 (DIY) 人口約 374 萬人,失業率約 5.62% 、青年失業率則大約 11% 。 認真的統計資料就到這邊。印尼的中央統計局 (Badan Pusat Statistik Indonesia) 每年的上下半年各會公告二月和八月的人口、勞動力的統計資料。而且有完整英文版的統計數據,不是只有英文版的新聞公告。 ------( 這是分隔線 ) 相傳 ( 其實就是真的 ) ,印尼尚未卸任的總統佐科 ․ 圍兜兜為了延續自己的政治勢力,把手伸進了憲法法庭,放寬了正副總統參選的身分資格,因此,他的大兒子吉布朗才能順利地以布拉博沃 — 那位有人權黑歷史但形象被塑造成 Gemoy 的老人家 — 副手之姿,參與總統大選。當然,結果就是成為下任副總統。 前些日子,再度相傳 ( 其實就是真的 ) ,這位尚未卸任的總統再度把自己的手,伸入憲法法庭,企圖改變對於省長候選人的身分資格,而這也是為了他的小兒子卡桑能參與接下來的中爪哇省省長選舉而鋪路。但這次就沒那麼好過,一方面圍兜兜的女婿安華 ( 前憲法法庭主席 ) ,因爭議被撤銷主席身分,另一方面,國會看不下去,想要抵制或翻盤省長候選人身分限制放寬的決議。 圍兜兜政治王朝的一連串操作,民間輿論瞬間炸鍋。過去兩週,社交媒體一直出現藍色國徽 ( 金色 Garuda 反串變成藍色 ) 、傳遞民主緊急狀態 (Darurat Demokrasi) 的訊息。在幾個大城市 ( 包括日惹這個不大不小的特區 ) 也有好幾場遊行活動。聽說,在雅加達、三寶瓏等等的大城市,示威抗議的狀態、相較於在日惹城裡,是明顯地猛烈許多。

【旅行】國泰(CX)、長榮(BR)、華航(CI),亞洲區域商務艙的餐食服務比較

圖片
  最近一兩年常常用里程換商務艙機票,讓出遊時能輕鬆愜意些。但最遠大概也就是換航程大約五小時的亞洲區域航線。這次集滿國泰 (CX) 、長榮 (BR) 、和華航 (CI) 三家航空公司的亞洲區域航線,就來以主觀的觀感做個比較。就當作是一種紀錄與回憶的概念。   比較基準:航程約五個多小時、往返印尼航班 比較內容:商務艙的餐食與服務。   CX785+784 HKG<>DPS (2013 年 5 月 ) BR238 CGK>TPE (2024 年 7 月 ) CI761 TPE>CGK (2024 年 2 月 ) 餐食服務: BR>CI>CX BR 給兩次毛巾,登機時給冰毛巾,用晚餐後給熱毛巾;在登機時會先給迎賓飲料和確認主餐。餐前點心 ( 堅果 ) 搭配搭配的飲品、前菜和主餐搭配的飲品、和水果點心搭配的飲品,都會獨立詢問,所以可以嘗試很多次搭配。   CI 服務很親切,但服務流程就很普通。 CX 效率很好,但更常遇到的是你要的或點的東西,就是不送來。尤其是需要多加茶時,都沒出現過。 食物合口味程度: CX>BR=CX 這很主觀。 CX 都剛好讓我吃到合口味的餐點。 BR 和 CI 則沒什麼記憶點。尤其是前菜和主餐。水果,三家的水果都很甜。甜點也都算是好吃的,但也很甜就是了。 茶飲要單獨提一下,我老人家,很在乎熱茶。 CX 的茶很好喝,泡出來的茶香和茶味很足。但 BR 和 CI 的茶飲,卻很清淡,用的很好的茶莊的茶葉,但在飛機上泡出來的風味卻很平淡。 前菜: CX>BR=CI 主食: CX>BR=CI 水果甜點: CX=BR=CI 茶飲: CX>BR=CI 酒的部份就沒資格談了,個人不夠專業。但 BR 可以在點心、前菜主餐、和水果甜點時, refill三 次,班機要抵達前還會再問一次需不需要飲料,算是非常大方;而長榮特調,有點無語,整個無法成為妹酒的糖漿感,顏色是螢光黃黃綠綠的。 整體而言,我是覺得 BR 餐食服務很棒,儘管之前搭BR經濟艙去大阪,是一整個災難,而這個商務艙體驗讓我有些改觀,但只僅限於商務艙。餐點則是CX最和我的胃口。CI則在整體上顯得平平。

【不是產經】日惹城裡腳下的水溝蓋,一塊1897年的華人墓碑

圖片
  前幾天看到一則 BBC Indonesia 的影片,大約 2 分半,講述在三寶壟的水溝蓋,是印尼華人的墓碑。我順勢就問了在日惹的朋友,有看過這種東西嗎? BBC Indonesia 的影片在這邊。 新聞影片裡,只說這墓碑有數百年的歷史,訪問的印尼華人 (Indochinese) 的祖先是 1701 年來自中國江西。影片裡也說,這些被當作水溝蓋的墓碑是打哪來的,目前仍是個謎。村長說,這些墓碑大概是 1960-1970 年代被拿來當作水溝蓋。 新聞影片還提到,當地許多華人古墓的棺木,是用上好的柚木製成。他們也曾被家具業者挖出來販賣。而在荷蘭殖民時期,「也許」 (mungkin/ maybe) 允許華人在當地建墓地,但當荷蘭人離開後,開始沒人關心、繼承墓地的家族也不知去向。幾個世代過後,自然也就與墓碑的主人斷開關係。 日惹城裡的一塊水溝蓋,碑文大致清晰,但最左邊的文字應該有漏失一整行。理論上,最左邊缺失的部份,應該是立碑子孫的名字,但不知道是在被當作水溝蓋之前、還是之後,被抹掉。假如這塊墓碑成為水溝蓋的背景,是在 1960 至 1970 年代,那麼他們就有個很明確不想透漏身份的動機吧。 ( 詳情可以看關於 泗水 的影片 、以及 香菸女孩Gadis Kretek 、 紀錄片Eksil 的文章 ) 從墓碑上來看,是西元 1897 年農曆 4 月立的墓 ( 清光緒 23 年農曆 4 月、西元 1897 年 ) 。用顯考妣的「顯」,代表墓碑上的這兩人,在此地的輩分最高,上無父母在此,並且下有兒女和孫輩。換言之,應該是在印尼的華人第一代。這個碑,有兩人的姓名,也代表著是父母合葬。爸爸姓李,叫李光城。母親娘家姓莊,原名莊安娘,嫁入李家、冠上夫姓,就該叫李安娘吧。理論上應該還要有來自於中國哪裡的訊息。但此碑看不出來。 當地朋友問了其他年輕一代的印尼華人關於這個墓碑上寫了些甚麼,很明顯地,現在年輕的印尼華人已經不理解華人墓碑上的文字與編排的意義,甚至連年份都看不懂。這也跟 1960 年代後 30 年間的同化和新秩序 (New Order) 政策有關吧。而這一切都延伸出現今華人身分認同的議題,但這又扯太遠。先這樣吧。

【不是產經】印尼紀錄片Eksil。他們是印尼流亡學生,也曾是PKI共產黨員

圖片
  這部紀錄片,可以算是我接續 Netflix 影集香菸女孩 (Gadis Kretek) 之後,進一步瞭解印尼在 1965 年、及其後所發生的事。關鍵字圍繞著共產黨 (Partai Komunis Indonesia , PKI) ,當然,當初印尼排華的起始點,也由此開始。 1965 年 930 事件後,印尼流亡學生的口述史 Eksil 是以口述歷史的方式,陳述 1965 年 930 事件後,印尼流亡學生的現況與回顧。 印尼共產黨 PKI ,早在印尼獨立 (1945 年 ) 前、大約是 1920 年初期就成立,同樣參與印尼獨立運動。 1945 年印尼獨立後, PKI 開始成長茁壯,在 1950 年代末期成為印尼第四大政黨。 在印尼首任總統 Soekarno 蘇卡諾期間,約在 1950 年代末 ( 我沒記錯的話是 1958 年 ) , PKI 綁架了 6 位 (or 7 位 ) 的政府軍官,惹毛了政府。 Soekarno 隨後就任命 Suharto 蘇哈托為軍方第一把,應該算是國防部長或總司令。 再隨後, Suharto 成為印尼第 2 任總統, 1965 年則開啟黑歷史,共產黨清洗。這清洗不只是牽涉到整個印尼領土內的共產黨員,也包含華人,我們印象中印尼排華的起始,也是來自於這段歷史。 PKI 黨員身分,喪失國籍、身分,也被長期監控 紀錄片中的主人翁,在 1950 年代後期,都曾加入過共產黨。在共產黨挾持軍方將領前,他們受到政府獎勵,前往蘇聯、中國、捷克 ... ,等等前共產國家留學。 1965 年,他們也都才 20 幾歲,大多隻身出國留學,也原以為沒隔幾年,就會學成歸國。但 Suharto 的共產黨清洗 (Suharto 所謂的 New Order ,以對比 Soekarno 的 Old Order) ,讓他們在留學期間兩面不是人。 (New Order/ Old Order 有種 Star Wars 的感覺 ) 像是蘇聯政府要求他們發表聲明,譴責印尼政府清洗共產黨的舉動。有些人順從、有些人不順從。但對於當時的印尼政府而言,他們就是共產黨員、共產黨的一部份,因此,取消了他們的印尼護照,從此成為無國籍的人。 而像是蘇聯或其它前共產國家的政府,則仍視他們為印尼人、反共的代表,因此,這些主人翁們不僅是喪失了國籍,也在留學的國家,被該國

【不是產經】印尼版的「茶金」?Netflix影集「香菸女孩」(Gadis Kretek)想要傳遞對轉型正義的期待?

圖片
  Netflix 在 11 月上檔了一部由 Netflix 投資的印尼原創影集「香菸女孩」 (Gadis Kretek) ,依據同名小說所改編,原著是由印尼作家 Ratih Kumala 所著,於 2015 年出版,並且在亞馬遜書店中查到至少有英文與德文譯本。 「香菸女孩」:鑲嵌在印尼九三〇事件中的愛情故事 故事的原型,來自於作家 Ratih Kumala 家中的丁香菸事業。所謂的丁香菸是用菸草加入丁香油調味的菸品。故事中的 Kota M (M 城市 ) 也是投射出作家家中經營菸草事業的所在地,中爪哇的馬格朗 (Magelang) 。故事發生的時間則是在 1965 年前後,一個二戰後冷戰、全球都在搞反共的敏感時期。而 1965 年的 9 月 30 日,印尼發生軍事政變,印尼史稱九三〇事件 (Gerakan 30 September ,簡稱 G-30-S 或 Gestok) 。該事件即由親西方、反共的軍事將領蘇哈托所平定,隨後即展開反共大屠殺。 「香菸女孩」的劇情,雖然講述著當時丁香菸產業的興盛,但串在商戰和反共屠殺的架構中,劇中小情小愛的浪漫故事,似乎還想要傳達更深刻的訊息。 ( 以下有些許劇透 ) 商戰中的政治象徵: 丁香菸的品牌投射出二戰後的政治氣氛「獨立」、「宣言」、「共產黨」 女主角是菸草商的千金,他們家的丁香菸是當時銷量最佳,品牌名稱叫做「獨立牌」 (Merdeka 、英文: Independence) ;敵對品牌則叫做「宣言牌」 (Proklamasi 、英文: Proclamation) 。女主角家中沒有男孩,所以,女主角從小在香菸的氛圍下成長,她立志成為香菸的調香師,而劇名 Gadis Kretek 就是由她調配出來,一款讓男主角傾心、敵對企業忌妒的產品。另外,劇中還有一款丁香菸品,品牌名為「紅牌」 (Merah 、英文: Red) ,在與共產黨企圖拉人結社時出現。 男主角則是家世不明的孤兒,受過荷蘭人教育,並且在荷蘭殖民末期、印尼獨立初期,協助荷蘭人與當地民族 ( 也就是爪哇人 ) 喬事。為了生存,男主角就在荷蘭人與爪哇人之間,夾縫求生。在男主角與女主角相遇的 1960 年代,距離印尼宣布獨立 (1945 年 ) 、荷蘭人正式承認印尼獨立 (1949 年 ) 已經將近 20 年,男主角的身分仍會被視為「叛徒」。然而,身分低

【產經】你知道嗎?能找到流量密碼的YouTuber會犧牲什麼

圖片
  最近一年來,我也趕上了報復性旅遊的熱潮。為了讓自己看起來「跟得上」年輕世代的腳步,我也藉著旅行的過程,累積一些影像素材,開始自學影片剪輯。既然學了拍影片、剪輯影片,就順帶地在 YouTube 弄個頻道,把影片放上去。 先別說剪輯影片時,粗剪、影像和音效的調整、字卡或特效的設定、旁白錄製、字幕設定 ( 包括了繁簡中文、英文 )… 等等繁瑣的細節和過程,還要把以往寫部落格時,關鍵字、 SEO 的技巧應用在每支影片資訊欄的文案撰寫;以及影片封面圖片的編輯、影片上架後的社群經營,最後追蹤點閱和訂閱的成效。 YouTuber 的工作整合行銷工作中的所有技巧,也負擔極大的情緒勞動 一支影片從企劃到最後上架,幾乎是把從事行銷工作中所有的技巧,都應用在每個影片製作的環節上。理性的角度來說,做一個 YouTuber ( 或影音自媒體創作者 ) 需要整合所有行銷工作的技能,但情緒化地說,表面上 YouTuber 是個極度講究細節和執行的技術活,然而在一般人比較看不到的心理層面, YouTuber 這份工作卻是得負擔極大的情緒勞動。 我們就先從 YouTube ( 又或者是 Tiktok 、小紅書 … 等等 ) 自媒體影音平台的產業角度,瞭解影音平台創造出怎樣的環境,進一步形成 YouTuber ( 或稱自媒體影音創作者 ) 極度情緒化的勞動狀態,而這樣的自媒體又對於一般的閱聽人有甚麼影響。 自媒體平台流量變現的供俸對象:廣告主與廣告 不論是文字型 ( 例如: Blogspot 、痞客幫 Pixnet) 或影音型 ( 例如: YouTube 、 Tiktok) 的自媒體,都是眾所周知靠著流量賺錢,而營運商的流量變現大法,就是靠著廣告主下廣告,營運商透過演算法把廣告送到廣告主所設定的受眾。以 YouTube 為例,沒有買付費 Premium 的閱聽人,就得乖乖地看完插播在影片中的廣告、又或者得看完一定的秒數才能跳過廣告,才得以繼續觀賞影片。每次廣告的播放,平台和頻道創作者都能得到廣告費的分潤。 廣告主期待有限預算下,廣告觸及最大化 在廣告主下廣告的過程裡,廣告主設定所需的受眾,自媒體平台營運商把廣告播送到符合受眾設定的頻道,假如頻道內容、觀眾和訂閱者特徵,符合廣告主對受眾的設定,這則廣告才會出現在這個頻道的影片裡,當然,頻道創作者 ( 或者某一位 You

【旅行】在印尼泗水看到鄭和:不是古蹟的清真寺,讓我們看到什麼?

圖片
  小時候,在台南老家,住在隔壁的學校教官再婚,娶了一位印尼華僑。有天,阿姨在我家客廳聊天,聊著聊著就哭了起來,說他十幾歲時目睹了爸爸和哥哥被殺害。後來,我才知道那是發在 1965 年的印尼排華屠殺。那時候,我們對於印尼排華的歷史,大多從新聞媒體得知,但對於背後的政治和歷史脈絡所知不深。 這次,我短暫造訪泗水。車途經過蘇拉馬度大橋 (Suramadu Bridge) ,和散步前往鄭和清真寺 (Masjid Muhammad Cheng Hoo Surabaya) 。這兩座建築物都完成於 21 世紀初期,正是在軍系獨裁總統蘇哈托退位之後所建。藉由這兩個中印友好的象徵,一起回顧印尼獨立建國後,排華的黑歷史。 蘇拉馬度大橋:中國援助興建、也是賞夜景的好地方 蘇拉馬度大橋 (Suramadu Bridge) 連接泗水和馬杜拉島的。是印尼最長的一座跨海大橋、也是最長的一座斜張橋,全長 18.5 公里,跨海的部分則是 5,348 公尺。 2008 年底建成、 2009 年 6 月通車。是中國於 2002 年承諾援助所興建。泗水人對這座橋頗為驕傲,聽說傍晚打燈時,是賞橋、賞夜景的好地方,所以也是泗水人心中的重要城市景點。 來到泗水的鄭和清真寺 (Masjid Muhammad Cheng Hoo Surabaya) 。在入口廣場左方,會看到很多石碑,上面以簡體中文寫了很多強調鄭和下西洋的偉大創舉,就像哥倫布一樣。石碑上的文字內容大致是:鄭和七次下西洋,促進貿易和文化交流,並且中國和印尼永遠是好朋友。 鄭和清真寺:不是一座古蹟,且有滿滿的政治味 其實,鄭和清真寺並不是一座古蹟,它是由印尼哈夷鄭和基金會 (Yayasan Haji Muhammad Cheng Ho Indonesia) 出資,在 2002 年建成,號稱是世界上第一座以中國人姓名命名的清真寺。跟中國援助興建的蘇拉馬度大橋,屬於同一個歷史和政治脈絡下的建設。 鄭和七次下西洋,第五次來到爪哇島的三寶瓏 (Semarang) 和泗水 (Surabaya) ,甚至參與了爪哇島上的內戰,這裡不贅述這些,反正鄭和在這裡是搞了點事,所以,鄭和在這裡的地方史上,也算是有點名氣。也因此,後人在泗水就蓋個以鄭和為名的清真寺,來象徵中國與印尼間的往來,可追溯至幾百年前。 鄭和下西洋的歷史脈絡,是發現偉大的海上經貿航